返回第三千六百八五章 忽悠和服从  风骚重生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千六百八五章 忽悠和服从 (第2/3页)

么一部来证明人容易被忽悠,是不是有点……太儿戏了?是有点儿戏,也不儿戏!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就是受到一个现实事件而引发的灵感!可以说这么一个就是改编自现实事件的!

    公元1967年4月,美国加州palo-alto-cubberley高中的一位历史教师朗-琼斯在讲授关于纳粹德国的内容时被学生的问题问倒:“为什么德国人声称。对于屠杀犹太人不知情?为什么无论农民、银行雇员、教师还是医生都声称,他们并不知道集中营里发生的惨剧?”下课后,他仍不断思考着这个问题。为让学生切实理解法西斯主义,他开始了一项大胆的试验——成立“第三浪潮”。这就是电影《浪潮》中“浪潮”组织的原型,而他的学生们就是“第三浪潮”的成员。同样,他要求学生们说话前必须叫他“琼斯先生”,设计了组织内统一的手势,并且以各种形式向学生们强调纪律与团结的重要性。很快,学生们都成为“第三浪潮”的忠实成员,并坚定地以琼斯老师为组织的领袖。

    第三天,这老师暗中委派3名学生作为“督察”,向他报告那些不遵守“第三浪潮”规定的人以及组织的批评者和反对者;但是接下来竟有20余人毫无保留地向他告发自己的朋友,甚至是对“第三浪潮”表示怀疑的父母。这时,老师感到了事态的严重失控。于是第四天,以组织将在全国范围内被正式宣布成立的名义,他命令学生们次日到礼堂集合。终于在第五天,他在礼堂内设法使学生们从狂热的“第三浪潮”中醒悟过来,而学生们也最终真正明白了法西斯主义的可怕力量——在之前参加“第三浪潮”的学生人数已由30人左右增至200余人,其中后加入者大都逃掉了自己所本应参加的课程。为了让大家能够清醒过来,这老师觉得给大家解释已经没有用了,大家已经狂热起来了,所以必须用一个更大的、根本包不住的谎言来让大家自己发现这事儿的荒谬,于是琼斯宣布。“第三浪”是全国性青年运动的一部分,目的在于促进国内政治体制变革。星期五中午12点,将会由总统候选人正式宣布组织的成立,学校里也会有相应的公告。

    可是谁知道一个奇异的巧合让这个声明更加可信:时代杂志上整页刊登了一个名为“第三浪”的木器产品的广告。学生们被鼓舞了,大家都觉得这肯定是时代杂志对大家的一种认可!星期五中午,学校大礼堂。超过200名学生笔直地端坐在那里。天花板上挂满了 “第三浪” 宽大的横幅。琼斯作了简短的致辞,200只手臂对着他举起,做了“浪潮”问候礼。这场实验只进行了五天,却是漫长的五天。礼堂内,琼斯打开一台电视。出现的只有雪花。学生们等待着。屏幕上除了雪花别无他物。学生们仍然等待着。他们已经习惯了纪律和服从。几分钟后,终于有人问道:“不存在什么领袖,对不对?”礼堂里炸开了锅。琼斯开始讲话,不再大声、严厉,而是柔和、带着自责:“没错。但我们差一点就成为了优秀的纳粹。”

    之后这琼斯给学生们播放了一部关于第三帝国的影片:帝国党代会、集体、纪律、服从,以及这个集体的所作所为:恐怖、暴力、毒气室。看着一张张不知所措的脸,这老师最初的那个问题得到了回答。他说:“和德国人一样,你们也很难承认,竟然做得如此过分,你们不会愿意承认被人操纵,你们不会愿意承认,参与了这场闹剧。”

    这么一个事儿呢。说白了那就是米尔格伦实验。什么叫米尔格伦实验?其实就是1963年的时候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伦在《变态心理学》这么一个学术杂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