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如意佳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第2/3页)

    李氏和刘青在找金氏帮忙,刘延宁几人也回了江府,他们刚到,管家便上前通报:“刘公子,三爷在书房等您。”

    江景行拍了拍刘延宁,笑道:“三叔应该有事要叮嘱你,先过去吧。”

    刘延宁心里还有些疑惑,想不通他师傅有什么话,一定要避开两个好友,单独同他说。不过听见江景行的提醒,他也收起了心神,快步向书房走去。

    江远辰在书房看书,面色平静,弟子考上举人,并且还是解元的好成绩,对他来说仿佛稀松平常,见刘延宁敲门进来,也只是抬头,淡淡的道:“坐吧。”

    刘延宁倒是习惯了他师傅的高深莫测,拱手行了礼,便落座了。

    “今儿报喜的人了?解元,名次还不错。”

    刘延宁今天听多了恭喜,少年得志,多少有些意气风发,这会儿听着他师傅不咸不淡的语气,不知为何平白生出一丝羞愧,起身道:“徒儿能有此成绩,都是仰仗于师傅日夜指点。”

    自从师傅从京城回来,这大半年刘延宁便嫌少去书院,只身上有举人功名的先生授课,江远辰才会叫他去听一听,平日里都是跟在江远辰身边,受他指点。

    因此,刘延宁这番话也不算是恭维。

    “你若是块朽木,那为师再用心指教也徒劳无功。”

    拜师这么久,一向被严厉教导的刘延宁,难得从师傅嘴里听到对自己的肯定和夸奖,刘延宁内心难免有些激动,真诚的道:“倘若不是师傅的教导,徒儿不可能考得这般顺利。”

    “难为你还有这自知之明。”江远辰放下了手中的书,站起身问,“你可知乡试人才济济,不乏从小便饱读诗书的才子,可为何主考官单单点你为解元?”

    刘延宁不曾料想自己这个解元,得的竟然还有内情,内心沉了下来,拱手道:“徒儿愚钝,请师傅赐教。”

    “你第一回参加科举,便一路顺畅,竟摘得小三元的桂冠,料想是有些科举运的。虽然相比那些名声在外的才子,你的根基尚浅,但科举也要一些运道,历来多少满腹经纶的文人墨客,偏偏就是名落孙山。你如今尚且年轻,只要有运道,肯下功夫念书,再过数年未必没有所成。若能再出一场佳话,这个解元给了你便值得。”

    刘延宁这才明白了他师傅的意思,心里不知该高兴还是难过,高兴他这个举人的确名副其实,他师傅也肯定的,难过的是得了这个解元的头衔,并不是因为他文采好秒杀所有考生,而是主考官看好他的前程,特意嘉奖于他。

    江远辰说着,转身看向刘延宁,道:“为师说这番话,并非泼你冷水。你年纪尚轻,经历尚短,便得此才名,此番赴鹿鸣宴,想必是众星捧月,风流得意。但你要知晓,整个洪州府,你尚且不敢称第一人,往后进京考会试,更是人才济济,要想有所成,务必忌骄忌躁,脚踏实地。”

    刘延宁当然知道,向来是锦上添花多,当头棒喝少,他师傅难得淳淳教诲,若非看重,又何必如此,刘延宁深深福身下去:“徒儿谨记师傅教诲。”

    江远辰伸手服了刘延宁一把,“你我师徒之间,不必如此。”

    刘延宁顺从的直起身,江远辰又道:“为师刚才所说,只是其一,其二是关于你入京备考会试一事。”

    “请师傅赐教。”刘延宁肃容道。

    “为师问你,明年开春的会试,你可有必中的把握,获进士出身?”

    刘延宁没想到他师傅这么问,愣了一下,诚实的回答:“弟子不敢倨傲,并无把握。”刘延宁心里苦笑,他虽然初出茅庐,却不也不至于不知天高地厚,进士出身,全天下读书人的目标,别说他没有必中的把握,若是能得个同进士出身,都该感谢祖宗保佑了。

    “丝毫把握都没有?”

    刘延宁摇头:“没有,弟子连同进士出身都未有把握。”

    “同进士。”江远辰摇了摇头。

    刘延宁便问道:“师傅的意思,是没有必中的把握之前,先不必上京赶考吗?”

    江远辰也不爱卖关子,见弟子直接问,也直接回道:“为师虽然有些打算,却还是要问过你的意思。”

    说着,江远辰重新坐回了椅子里,淡淡的道:“同进士出身,到底差了一层,宁愿晚个几年,成了进士,前程便能定下。再来你现在年轻,弱冠还差几年,便是侥幸中了,这幅年岁又如何服众,如何得以历练?”

    “《左传》有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你若能一次皆中,便再好不过。奈何科举没有侥幸,准备不当,名落孙山便是注定,若是连累你往后的发挥,便得不偿失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