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津局乱相  甲午之军工霸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四章 津局乱相 (第3/3页)

九世纪末仍被广泛用作黄色染料,就算不能自产,也可以暂时通过进口来满足需要。看起来,似乎各方面都很完美,但很快李晖就意识到自己疏忽了一个重要因素

    天津成为通商口岸多年,诸如染料这样的大宗商品还是不难买到的,这省了李晖不少工夫,但他到洋行一问价格,登时就被吓了一跳,“这苦味酸怎么如此昂贵?居然价格是(军用)黑火药的几十倍?”

    不过李晖仔细一想,就意识到其实是自己考虑不周,这个年代卖到中国来的苦味酸不贵才不正常。首先,十九世纪末合成氨技术还未发明,硝酸只能利用天然硝石制取,产量因此受限,而且世界上已知的硝石矿还集中在智利一国形成了垄断,价格自然奇高;至于硝化的对象苯酚,现在只能直接从煤焦油中分离来获得,暂时还不能人工合成,产量受限,自然同样不会便宜。

    而且苯酚具有广泛的用途,染料目前也是暴利商品,这就进一步抬高了价格。此外,苦味酸的生产危险性较大,这势必会抬高安全措施和人员薪酬方面的成本,使得苦味酸的造价愈发高昂,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工人平均寿命超不过三十岁的工业革命初期了

    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目前苦味酸只有西方列强能够生产,中国只能从万里之外进口,甚至连直接到产地大量进货的能力都没有,全靠人家送货上门,这价格不高才怪!

    尤其是目前西方主要列强都已经开始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越来越高度集中的生产和销售使得市场价格更加容易被人为操纵,而且在中国市场上还有一个“列强一致原则”,协调起来更加便利。因此只要是中国不能自产的商品,价格基本都会被大幅抬高(这个问题甚至一直持续到了二十一世纪),最高甚至有抬价十几倍的,这样的超额利润加在本就昂贵的成本价上,售价自然就高得吓人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