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七五小姐(上) (第2/3页)
更远的目标,还是只能依靠真正的大炮
在后世的不少资料里,“管退炮”常常被视为“速射炮”的同义词,但实际上却只能说“速射炮一定是管退炮,但管退炮却未必是速射炮reads;。”,因为会影响火炮射速的因素还有很多。而陆军速射炮之所以比海军速射炮晚出现了足足11年,也正是与此有关。
舰炮实现速射化,采用的是短行程反后座原理,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其后坐力会非常大,军舰吨位巨大足以消化还无所谓,但将其应用到陆军野战炮上面就必然会出现问题。
由于筑锄下地所能产生的阻力不足以平衡过大的后坐力以上口径的陆军野战炮一旦开炮就必然出现位移,结果等于是又变回了老式的架退炮,射速怎么能够快得起来?
虽然有聪明的炮兵想出了构筑斜面阵地的措施,利用重力让火炮在炮击完成后自行复位,但这一过程耗时也并不太短,特别是在实战环境下。
因此目前世界上的陆军野战炮射速普遍不值一提,即使是所谓的“速射炮”,在实战时也很难打出超过1分钟3发的射速来,而此时75mm口径的舰炮和要塞炮最大射速已经可以达到15发/分以上了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采用斜坡阵地虽能提升野战炮的射速,却也导致其灵活性大为下降,由于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挑选合适的炮兵阵地并构筑好斜面炮位后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运动作战中它们的作用必然大打折扣。
完全跟不上灵活机动的敌人不说,一旦在行军过程中部队遭到敌人突袭,那炮兵们就更是只能一边干看着而难以提供火力支援,等他们将炮兵阵地建好的时候,战斗十有已经打完了
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找到一种长行程的反后座原理,历史上最早提出这一原理的是德国人,但却没有引起德国政府和国内军工巨头的重视,反倒是法国的施耐德公司慧眼独具地买下了专利并加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