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英雄与时势 (第2/3页)
难的操江号兵船运去了饷银和补给,平壤清军的实际战力至少提升了五成,这才是能够打赢平壤战役的根本原因啊!何况,海战大胜对清军士气的鼓舞和对日军士气的打击、特别是对双方决心的影响肯定小不了,这场战役的结果虽然在我意料之外,但现在看来,却还是在情理之中的”
不过,即使有这么多的客观因素,高善继个人所起到的作用也仍然不能忽视,如果他当时选择了暂时退却,平壤清军的统帅叶志超就有了下令全军撤退的借口,到时候很可能会再现历史上大崩溃的局面。
而以一般清军将领的暮气沉沉相比,外行出身的高善继并没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态,所以才会大胆地率军追击,从而导致本来还能全师而退的日军(只是进攻玄武门的那一路)一败涂地,损失的人数比之前进攻时的死亡人数多了好几倍,其士气军心更受到了严重打击,令其在断粮的困境中更难坚持,饿死、病死、伤重不治的人数暴增。
此外,还有很多日军官兵忍受不了饥饿、分散到朝鲜乡村中抢粮而遭到当地武装(主要是东学党起义军)激烈抵抗,又伤亡了不少人(日军基本没弹药了,体能也因为饥饿和伤病而很成问题,而且士气极其低落,战斗力已经十不存一。)。
以致于从平壤城外败退下来的日军死亡与失踪总数竟然超过了2500人,比历史上多了十几倍,如果没有高善继当时的挺身而出,这样的结果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
而随着对高善继的情况深入了解,李晖惊讶地发现此人其实是个文官,就算甲午战争爆发后投笔从戎,也只是个小小的营务处帮办(相当于文书),连品级都没有(之前好歹是个候补知县,而且甲午前的中国还是文贵武贱,这落差可不算小,从这一点也看得出此人的确是一心报国、并没有将个人得失放在心上。),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