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美军的反攻(上) (第3/3页)
必须承认,或许是因为移民带来的文化多元优势,美国人的创造性是相当强的,在让人心痛地伤亡了几乎一个整师兵力后,第二天就有人想到了将原本是防御性工事的堑壕用于进攻,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工兵掘进靠近敌人的战壕,等到双方战壕距离拉近到100米内,再全军杀出战壕发动冲锋的战术。
此举果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战壕却是防不住迫击炮的,而第五山地师装备数量极多的60mm迫击炮则终于大显神威,成为之后战场上的主角。在战壕掘进的过程中,美军不断遭到敌人60mm迫击炮的袭击,基本上只要炮弹能够落进战壕,就总能带走至少一两名美军的性命,而哪怕只是一个营的阵地上也有足足18门60mm迫击炮,关键是射速还快、备弹量又多,60mm迫击炮弹又很便宜,几发换一个美国大兵的性命都不亏,山地兵们用起来毫不吝啬,可想而知,美军花了多大的代价才能成功地杀进敌人的阵地......
而就算杀进了敌人的阵地,美军依然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因为重机枪太沉没法跟上冲锋的步伐,他们只能依靠自己手中射速不到15发/分的拉拴式步枪,面对的敌人却大量装备了射速高达550发/分的冲锋枪,若非手榴弹对双方都是公平的,那交换比根本就没法看。
交换比再难看,只要能够拿下敌人的阵地,那也勉强说得过去,可问题是,中国军队的指挥官又不是傻子,阵地上伤亡太大的话,他们是会派兵增援的啊!再加上由于山地地形没法充分展开兵力,美军能够投入进攻的部队相较防守一方其实并没有压倒性的兵力优势,于是美军的进攻不可避免地变成了消耗战,而以即使在最后的冲锋阶段也超过1:5的悬殊交换比,第八集团军得砸进去多少兵力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