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一剂强心针 (第2/3页)
聪明人却都知道如果苏俄真让联军打垮,那以后俄国恐怕就会变成一个历史名词了。因此,即便其中一些人对于布尔什维克的主张和做法仍有不同的看法,但还是改变了之前抵触的态度,开始积极与苏维埃政府合作,其中特别让导师感到高兴的,是以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骑兵上将为代表的一批旧俄高级将领。
这个时空因为大量的布尔什维克骨干在中国的军校接受过培训而有了远比历史上高得多的军事能力,因此并不像历史上那样极度缺乏军事干部,但是军校终究只能培养出基层的军官,而这个时空的苏俄革命过程又实在是太过顺利了,除非是伏龙芝和布琼尼这种天赋异禀的,否则顶多只能成长到团长旅长的军事指挥能力,因此苏俄红军现在有一个十分要命的问题,那就是高级将领奇缺。
内战中面对的是组织力低下的白军,兵力上也不如己方,光靠“铁锤和镰刀”就基本能够扫平了,这问题还不算大,但是现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联军,缺少有大兵团指挥能力的大将之才就很要命了。伏龙芝和布琼尼顶多只能负责一路敌军,那剩下的一路怎么办?难道要导师亲自带兵?导师战略上还是有一套的,比钢铁同志强得多,但是具体的军事指挥嘛,就算在中国学到不少常识性的知识,也只能呵呵了,何况他还得坐镇中央统筹全局,也根本没法抽身。
因此一帮旧俄高级将领的投诚就显得意义重大,特别是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在三国大战期间的表现让白朗都称赞不已,若非由于此前俄军一直都没赢过、他只能判断出中国军队的下限而无法摸准上限,“布鲁西洛夫攻势”说不定真有成功的可能。而即使是失败了的“布鲁西洛夫攻势”,所造成的中国军队伤亡也是中俄交战期间最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