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困境中的胜利曙光 (第2/3页)
因此根本不可能像联军一方那样通过增加汽车产量来及时补足后勤的需要,导致后勤的困难越来越大,而且完全看不到解决的希望。
在空中优势丧失、后勤又极度困难的逆境中,1912年苏俄红军只能节节退守,但就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胜利的曙光居然会出现得那么快......
但这并没有出乎导师的预料,事实上,联军能够坚持到这个时候才求和,已经让他很惊讶了。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苏俄红军击毙和俘虏的联军总数已经超过了750万,虽然其中绝大部分只是附庸国或者殖民地的炮灰,也仍然足以与三国大战相提并论,称得上是一场“准世界大战”了,甚至从参战国数量的角度来看,这场苏俄的“立国之战”甚至比三国大战更加接近于一场真正的世界大战。
虽然附庸国和殖民地的人命不值钱,但是将其武装起来也都是要钱的,英国作为盟主,怎么都得帮忙负担一些,加起来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就算是这个时空的大英帝国比历史上强得多,也还是不可避免地倍感吃力。而更重要的是,这场战争所导致的一系列变故令反苏联盟内部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痕......
虽然英国政府嘴上力挺,但却始终没有实际行动,出兵帮助奥匈帝国平叛的只有德国一家,而塞尔维亚等地的起义军在苏俄的支援和配合下又分外难缠,奥匈帝国垂死挣扎了一年多之后终于还是撑不住了,就连“二元”之一的匈牙利也不愿留在这艘破船上而宣布了独立,其他地区就更别说了。而德国政府见到事不可为后也终于想通了,不再努力维持奥匈帝国,而是跟着周边国家一起趁火打劫,尽可能地从中捞到最大的利益。
很快,奥地利与捷克都被德军占领,这可是奥匈帝国最为精华的两个部分,集中了帝国绝大部分的重工业,而且是德语区,大部分居民都是日耳曼人,德国消化起来非常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