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九十五章 中国重工(下)  甲午之军工霸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四百九十五章 中国重工(下) (第2/3页)

运费只有铁路的几分之一。河运的发达,加上靠海的优势,使得南方、特别是长江下游的经济突飞猛进,上海更是渐渐拉开了与唐山工业区等国家重点投资的北方重工业城市的差距,成为中国经济毫无争议的龙头老大......

    水运发展如此神速,真得感谢中国这些年来始终高速发展的造船工业,1910年中国造船吨位超过了400万吨大关,这一数值几乎相当于英国(包括殖民地)、美国和德国的总和,不怪中国钢产量都已经是世界第一了,居然钢材还始终是供不应求。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中国的造船厂已经不只生产民船和轻型舰艇,就连巡洋舰的生产,现在也被委托给了国内的三大海军造船厂,即使是1910年李晖刚用系统生产出8艘交付海军的第一款重巡洋舰“名将”级,第二批的建造也被交给了三大海军造船厂,这固然是李晖开始有意地减轻对系统的依赖,也说明三大海军造船厂都已经具备了建造这种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大型战舰的能力。李晖相信,要不了多久,就算系统失效,中国也照样有能力跟西方来比拼造舰速度......

    与1910年才成为世界第一的中国钢铁工业不同,华夏共和国的水泥、煤炭和化肥产量产量早就是世界第一了,但即使如此,这三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并不比钢铁工业逊色,在这些年里,中国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把西方列强越抛越远。特别是化肥,1910年中国的化肥总产量达到了1259万吨,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历史上1950年时全世界的化肥总产量也才达到1400多万吨,而现在才只是1910年,这中间整整差了四十年!

    更让西方人心底里直抽凉气的是,中国生产出了这么多的化肥,居然还远远不够用,随着版图的急剧扩张和垦荒工作的持续推进,现在中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