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运动会(五)--国家体育馆 (第2/3页)
进新南区的经济发展,大明便有意将运动会的举办地选在这里。
而这体育馆,全名是大明国家体育馆,是运动会的主场馆。在六月底竣工,占地3.2万平方米,半露天式建筑。外形像一口银色的大澡盆,不过是椭圆形的。于93年二月开工,95年一月完成架构,六月底基本完工。
高16.28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正中间是露天的篮球场,周围是两千米的田径跑道。有七千多个席位。论规模,算是中型体育馆。
本来大明预建的体育馆只有三千多个席位,后来为了迎接运动会的到来,便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改建。最后,建成现在的模样。
它的主体结构体系,依照的是现代体育馆的标准。二层以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原理是利用楼梯间及管道井筒的墙体,与框架梁柱组成框架,形成剪力墙结构体系。
二层以上,根据建筑功能的要求,剪力墙布置得很少,这也是为保证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
若论特色,这体育馆其实毫无特色。毕竟都是抄·袭现代的,没什么特有的风格。但在当下,这是世界上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体育馆。注定了,会载入史册。
所以,它的存在,就是最大的特色。
在建造这座体育馆时,所遭遇的困难也是数不胜数。技术方面,大明有十几位土著工程的技术人才。虽大多都是缺少实践的大学生,但也有几位在这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人。以老带新的情况下,将技术难题,降到了最低。
但材料方面,就有点吃紧。因为很多钢材、零部件、以及工程仪器,大明都生产不了。所以大明想了个法子。将古人建造宫殿的法子借鉴过来,移花接木,运用到体育馆的实际建造中。
本时代的工匠,也都些本事。很多难题,到了他们手上,都能变相的得到解决。这让场馆的建设速度,大大加快。
所以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