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人口之策(五)大明的无奈 (第2/3页)
体汉字。语言上,也是统一的大明官话。
虽靠近北京等地的方言,但在声调缀语修饰等方面,有极大的不同。就是词汇,也带有浓厚的大明特色。
再有风俗习惯文化礼仪,也有明显的差别。像跪拜礼打千礼汉人妇女的裹·脚等习俗,就被大明斥为陈·规·陋·习。在大明各地,是全面禁止通行的。
一些礼仪之书,也都有很大的删改。比如讲述风俗的《典礼》谈论饮食居住概况的《礼运》记录家庭礼仪的《内则》记载服饰制度的《玉澡》论述师生关系的《学记》教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都对内容,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留下的,都是适合大明社会展,促进百姓向善的礼仪。
另外对国家公共节日,也有很具体的规定。像流传下来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都在时间上,进行了统一。具体的节日内容,也和清国有很大的差异。
这里面,既有大明从现代社会带来的内容。也有各个海外移民,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以吃食为例!大明的汉人,结合大明本地的食材,以及不同族群的饮食习惯,明了很多新菜式。使得从前固定的鲁菜苏菜川菜粤菜之外,又新加了一个‘明菜’。
只是若论差别最大的,应该是服饰。毕竟汉服,从乾隆收复台湾,就正式离开汉人的视野。而大明推行的新式汉服,算是将清国汉人和明国汉人,正式的割裂开来。
这些差别,有的已经实现,有的还在进行中,更有的,还仅停留在规划上。使得仅在同文同种的汉人身上,大明就颇费心力。
而整个大明,汉人并不占据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靠他们同化异·族,使其变成全新的大汉民族,是一个十分久远又艰巨的过程。
但大明的领导层,却别无选择。
因为他们出现的时代,中原既不是明末清初时局动荡的混乱年代,也不是鸦片战争,洋人乱华的屈辱年代。而是皇权极盛海禁甚严的封·建极权时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