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四十九章 诸方和谈(八)讨·好大明  雄起澳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四百四十九章 诸方和谈(八)讨·好大明 (第2/3页)

占领披集城。

    待时间转到1797年八月,缅甸与五国联军,已兵临昭披耶河中游的北揽坡。

    这下,大明才私下通知暹罗,愿意接受暹罗的请罪,并出面调停。

    这是因为大明执行的半岛均衡政策,使得暹缅两国,永远都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尽管此次暹罗,确实惹恼了大明。但从长远考虑,大明并不愿意罗就这么被缅甸吞·并。

    所以在暹罗大半国土沦·陷,国祚不保的时候,大明终于态度软化,出面调停。

    这样一来,大明既让暹罗得到了应有的教训,也让暹罗的国力,和缅甸大致相等。毕竟缅甸之前的内乱,使得国力落后了暹罗一大截。现在暹罗受战事影响,国力又衰·弱得和缅甸差不多了。

    算起来,双方又恢复到了微妙的平衡。

    只是相对于大明而言,两国事实上,比之前更加衰·弱了。因为战争,永远都是最大的消金窟。对民生经济的影响,尤为明显。像近些年,暹缅两国的粮食产量,就以倍数递减。无人耕种的荒田,则以倍数递增。

    食盐绢帛生肉大米等和百姓息息相关的必需品,也在战争的影响下,价格暴涨。大明若不是行了商票限购,也会物价上涨。

    而暹缅两国,却没有大明那样的经济经验。所以眼价暴涨,却没有半点应对之法。不仅如此,暹缅两国为了保住战场上的优势,还对百姓征收额外的战争税,使得很多暹缅百姓,日子越过越苦。甚至出现普遍的,食不果腹的现象。

    虽然这两个国家,都将佛教奉为国教。百姓们,也大多是虔诚的佛教徒。但这并不意味着,百姓们就是逆来顺受,任劳任怨的泥人。且暹缅两国起·义的历史,也由来已久。

    比如暹罗上一任国主郑信,也称吞武里大帝,就被不满他的百姓和贵族拉下王位。所以在生活越来越差的情况下,暹缅两国的百姓,就对包括国王在内的统治者们,越来越不满。

    最直接的力证就是,自暹缅重启战事后,新山的暹缅移民,就比之前,暴·涨了二十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