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岛和解(七) 明暹和约  雄起澳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岛和解(七) 明暹和约 (第2/3页)

产,也消费不起。

    另外还让大明,每年以两百人的规模,从暹罗招收贵族子弟,进入大明仅有的几所大学进学。

    要知道,整个大明,也只有三所大学。其中大明国立大学、明京联合大学,又一向严进严出。每年招收的学生,加起来也不超过一千五百人。

    且招收的对象,又基本是获得大明国籍、天资聪颖的新移民。那些智力一般,连国籍都没获得的移民,是连大学的门槛都摸不到的。这就使得两所大学的学生,质量非常高。

    第一批毕业的,目前已被当成硕士生、博士生来培养。也是大明的师资力量,实在紧缺得很。一般的小学,还能让一些认字的清人去担任老师。

    但像中学、大学,就必须要经过系统培训,掌握一定教学经验。并在思想上,与大明的整体价值观趋同。否则就是害群之马、误人子弟。

    所以大明对这些教学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是一般的高。而大学又是教育体系中的象牙塔,对教学人员的要求,自然是水涨船高。以致目前两所大学,都是由大明的穿越者们,在担任教师。

    好在京沪两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少。学士、硕士、博士,都能在列车上找到。比如教育部长左鹏,就是名副其实的博士后。比博士,还要高出一个等级。

    目前他在担任教育部长的同时,还是大明国立大学的挂牌校长。这也让大明国立大学的风头,压过了明京联合大学。

    只不过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那些担任大学教师的穿越者们,在大明各个岗位,都有兼职。就是培养的学子们,也会在教师们的带领下,投入实践,从中积累经验。

    和后世只生搬硬套的背课本,有很大的不同。

    也是大明的内阁部长们,总结了后世大学教育的弊端,从而做出针对性的调整。虽然达不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但在当前,确实有助于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