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沙洲人的历史 (第2/3页)
续留着他们在收容所内,因为这些巨人的劣根性之一,就是对于劳作和存储非常不情愿。
她既然决定要努力去改变他们,那就要让他们形成劳作和存储,平衡灾年和荒年的习惯。
这样的习惯在过去的沙洲人中也是有传统的,但是在百年前,沙洲人生活的地方,生了连续的天灾。
连续的天灾包括虫灾、火灾和水灾。
这本是令人同情的一件事,那时哈托尔派来神使,见到这种状况,便向草原人征集食物,按照人数配比放给沙洲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难得的神使对于被统治的世界的善举,却让沙洲人产生了依赖感,并且他们的劣根性很快便在他们的人性中占据了上风,从此一不可收拾。
他们从此将老弱病残视为“非人”,并且迅达成了不诉诸于口的默契。
因为配的食物按人头有限,并不能吃饱,只是够维持生命,因此,他们将老弱病残的人数上报换取食物,然后回到自己的沙洲后,以这些人已经是“非人”为理由,去多分那一份食物。
健康的青壮年因为身体上的优势,占据了沙洲内的话语权,而他们在老弱病残与自己之间,划出了一条清晰的界限。
孩子过三岁,就要被赶出家门,自己想办法生活。
如果没有能力自己生存下去,那就只能悲惨的死去。
而在这样的前提下,这些孩子们只能临时的抱团,以对抗“其他人”。
而孩子团体的内部的分配,也并不是公平的。
更强壮、更年长的,总是会欺负弱小,甚至在实在无法找到食物的时候,团体的弱者便必须充当食物的角色。
在这些沙洲巨人转变的期间有没有过挣扎,赵玉容无从得知。
他们的寿命大约在三百岁左右,楚阳给她的金火印中蕴含的信息显然是已经经过了处理,只是选取了这个地方的人的思维模式让她知悉,以及让她学会这些沙洲巨人的语言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