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吴......三桂? (第1/3页)
“命”萧樯乍着手呆了半天,痴痴地嗫嚅道:“我本不信命,但是这般相遇,或许只能用命才能解释得通吧?”
“我正看得入痴,忽听虞家的门丁将铜锣敲响方才回神。想起此行的目的,我转身欲走,可是身子里却隐隐有一种无形的劲道牵滞着我的步伐,还不等走出多远,我便又踱了回去。”项羽顿了一顿,像是想到了什么趣事,淡淡一笑:“我后来在众人面前一直替自己辩解,说我当时止步只是想看些热闹,可是我骗不了自己,我就是想得到虞姬!”
时迁拍手叫好,欢喜道:“痛快!这真真是霸王行径,咱们江湖儿女,自当想甚做甚,哥哥果真是好汉子!”
萧樯白了时迁一眼,心说谁跟你是江湖儿女,个活土匪倒挺能往自己脸上贴金的。
项羽呵呵一笑:“何谈霸王,武艺兵法战略,一无所成,不过仗着有几分蛮力而已。不过说起来,当日也多亏了这份蛮力,才终使得项某抱得美人归。”
“那时,虞姬正是初嫁了的年岁,虞家人大多不善战,家中的老太爷为应和起义反秦的大潮,特寻来一只秦顶之最托人放在当院中,扬言任谁能搬起此鼎,便将小女嫁与这人。”
萧樯摩挲着下巴,这虞家的老太爷倒也是好算计,自己家里拿不出什么出彩的将士,就想通过招亲这方法来笼络人才,这般手段可真是不可谓不高啊。
“秦鼎都有一共通之处,便是铸造方法大都一致,用俗语来讲,都是大肚、短粗腿的矮胖子。别看外形比较笨拙,可这龙纹鼎圆径过大,人的臂长根本环抱其上,若想搬起,唯有一手持鼎耳一手进行托举。”项羽比划着说道。看来那时的记忆对他来说尤为珍贵,历久弥新,时至今日他仍然可以一一道出当时的细枝末节。
“项羽本纪中记载道: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禅籍矣羽哥,项羽扛鼎的出处不是就是在这吧?”略微沉默了一会,萧樯忍不住问道。幸好他是历史系的学生,对华夏上下五千年发生过的事都有些大概的了解,这才能搭上话。
“正是如此。”眼眸微眯,项羽点了点头,似是随意地说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是虞姬这等美人。虞家老爷子才一说完,便是有人自告奋勇地往前站了上去,不过我丝毫没有因先机被占而感到不耐。那些不自量力之人的举动,在项某眼中,只宛若蜉蝣撼树!”
“待那些人铩羽而归,一个个仍旧不肯离去,只盼着在场的人全都落败,以好请示虞老太爷更改娶亲的条件。我瞧着时候差不多了,刚想迈步上去,就听得虞姬笑眯眯地叫我:喂!大个子!我开始以为自己听差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