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7章 四大商族  匡扶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87章 四大商族 (第1/3页)

    职方司负责掌理“各省之舆图、武职官之叙功、核过、赏罚、抚恤及军旅之检阅、考验”等事,权利虽然不及武选司和武库司,但也不容忽视,兼有今日部队之政工和后勤的职能,对于核验武官的功过、军备的缺失有着独特的作用。

    大明各地都司、军镇要处理的军务实在是有点多,此刻,他正在阅示四川都指挥使司上报的行文,这是一封军报,文书上还附属了四川巡抚朱燮元的意见,文中除了详细说明了四川军士在平灭川南叛变后设立卫所、安置百姓等做法外,还提到了准备再次出兵黔北,协助贵州军队共同征讨安邦彦。

    这是孙越陵未能完成的愿望,他当然希望朱燮元能够一鼓作气将安贼扑灭,所以毫不犹豫提笔签署了自己的意见,准备封往内阁呈阅。就在此时,却见右侍郎李邦华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封奏折,朝他递来,道:“你先看看这篇奏疏,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李邦华也是东林党,如今在兵部任右侍郎。自朝廷党争愈演愈烈以来,大明朝廷内阁六部、府院司寺等部门多缺官员,兵部也不能例外,几位郎中都无人担任,所以李邦华成了孙越陵直接的上司。由于兵部尚书赵彦巡视边地、左侍郎高第致仕,身为兵部右侍郎之首的李邦华便接过重担,成为了兵部实际上的“负责人”,大小事务皆由其处理定夺。

    孙越陵不敢大意,接过奏折一看,暗暗吃惊。

    这是登莱巡抚袁可立上奏朝廷的一封奏疏,在这封奏折里,袁可立除了向朝廷奏明他经营登莱、筑城造船的举动外,还特意提到了东江镇的情况,而正是这东江镇一事,让孙越陵感到十分惊讶。

    自从毛文龙浮海三千里,在建虏后方站稳脚跟之后,不断招募难民、屯粮练兵,这几年来,东江军的势力范围大为扩张,在东北面,深入后金腹地长白山地区,依托宽甸六堡建立起连绵的防御体系,游击范围直抵辽阳在西南面,收复了沿海的旅顺、金州及沿海岛屿无数,使辽南数百里土地重回大明怀抱。

    东江军在辽东的声威大盛,毛文龙更是背倚登莱航线,联合朝鲜军民,对后金军形成了强大的牵制作用,使得由孙承宗领导的关宁军能够稳打稳扎,沿着辽西走廊一路屯兵筑城,将大明军力势力范围再次拓展到了锦州一带,直逼由后金占领的广宁镇。由此,大明朝廷也于天启二年同意毛文龙开镇东江,正式将东江军纳入军队编制,设军镇于皮岛之上。

    这篇来自袁可立的奏章中,就是替东江军说话,为东江军请饷的。由于东江军的军力大为扩增,已有原来的不足千人扩为三万余人,而东江镇弹丸之地,又孤悬海外,难以自足自给,所以请求朝廷增发饷银,多配粮米、军械,以应付日渐庞大的军事开支。袁可立此番就是将这个情况上报朝廷,请求朝廷定夺。

    孙越陵没想到毛文龙一手打造出来的东江军居然变得如此强大了,吃惊之余,说道:“东江军深入辽南、艰苦拼杀,在建虏的后方开辟出广袤的根据地,对于我大明来说,这是天大益事,下官以为当准其所求,立刻奏明皇上知晓。”

    李邦华一抚长须,笑道:“孙大人,何必太急。我知道当年你曾远赴辽南,帮助毛总兵打下镇江城,你与东江军关系一向不错。”顿了顿,又道,“但是,朝廷也毕竟有朝廷法度,凡事也得有个过程,方能更加顺利良好的施行不是?既然东江军请饷,那么依照惯例,我们必然要会同户部核实稽验,此事对于东江军来说,也是好事一件,你说对吗?”

    孙越陵脑中一闪,已经明白过来。李邦华是知道他与东江军交好的,他如今也算是叶向高心腹、东林门人,他与东江军交好,也就意味着东林党与东江军交好,那么东江军的战功,便也是东林党的功劳。所以,李邦华不可能在此事上为难东江军,只会尽力予以方便。

    而眼下,就是李邦华给及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