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东林点将录 (第2/3页)
道:“大人指的可是杨涟等人?”
朱钦相点了点头,叹道:“东林失势,阉党坐大,杨涟、左光斗等六人被魏阉抓捕回京,下入诏狱,如今六人已经全部遇难,无一生还。”看着孙越陵,继续道,“阉党已经开始清洗我东林,只怕你我二人就算离京万里,也躲不过这场祸事。所以你此时上书弹劾,断不是明智之举。”说罢再次叹息,眉目之间忧愁更甚。
孙越陵闻言无语,随着东林的失势,前有“六君子”、后有“七君子”之狱,都是阉党对东林展开的报复手段,这些事的大概他还是知道的。可是,要他强忍一口气,而对俞咨皋这个老家伙完全没有任何动作,他决计做不到。虽说阉党势大,但他相信天启一定还是信任他的,否则便不会在东林皆遭贬斥的时候偏偏重用他。
而且,经过上次的海盗风波可以看出,天启还是站在他这一方的,否则他擅自斩杀张汝贞的时候就应该被夺职处理。孙越陵此时铁下一条心来,纵然是天道晦暝,世道无良,也要弹劾他俞咨皋这么一回,否则对不他的良心,对不起随他赴死的众多属下,对不起大明的衣冠百姓。
主意打定之后,整个人反而变得放松下来,孙越陵对朱钦相正色道:“既然如此,那么此事属下心中自有分寸,懂得如何去做。大人尽管放心,属下一定不会牵连大人!”说罢,作揖施礼,阔步而去,将愣愣看着他的朱钦相独自留在那里。
回到住所后,他连夜写就了一番奏折,将自己出使台湾的经过大致叙述,并着重说明了此番出使所遇到的困难并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于内部,尤其是来自军方的掣肘。在这篇奏折中,虽然没有明说俞咨皋,但字里行间所言诸事,无不是指向他这个一方总镇。这还不够,孙越陵还特意将俞咨皋试图拉拢他一起经营海贸的事情详加叙述,并指出俞咨皋和许心素关系非同一般,许心素之所以能够垄断海贸无法无天,背后就是俞咨皋在支持。
当这封奏疏被官差快马送往京师之际,孙越陵长舒了一口气,他不知道这封奏疏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但他该做的已经做了,他对天启,对大明,可说是忠心耿耿,毫无二心,问心无愧。
除此之外,他还写就一封海贸公私疏呈上呈朱钦相,在这封奏疏中,指出了官府垄断海贸的弊病,并结合当前海事贸易的具体情况,详细说明开海禁、行贸易的必要性,官府只要加强监督和引导即可,不必约束商贩,更不能规定船引数量,一切都要任其而行,鼓励民间百姓多多参与海洋贸易。
这封文书呈上去之后,朱钦相没有任何表示,孙越陵知道事情不能强为,只能慢慢劝导和解释了,也许再过一点时间,朱钦相就能看出控制海贸带来的弊端,从而调整策略也说不定。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孙越陵继续和陆文衡一起处理“跨海开台”事宜,征召了第二批前往北港的戍民,并将他们送上了开往台湾的海船。
半个月后,郑芝龙从北港传回了消息,颜思齐终于还是死在了台湾诸罗山寨,不过在他死之前撮合了郑芝龙和颜珂的婚事,并将首领之位传给了颜珂。好在这次人事变更没有引起什么其他变故,李魁奇、陈衷纪等人尽皆表态愿意向颜珂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