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军政大权 (第2/3页)
当当地坐着就让人心思齐,敬业专注。
且长乐王很少驳回上面的批复,是个胸有万千沟壑的人,一身气势也能压场,却能放手让官员发挥,胸襟十分广阔。
这是一代明君气象。
人都会对比。
政事堂官员们下意识把太子和长乐王放一块儿比较。
太子监国,虽也听宰执意见,可有时候那脸色呦……掌权者想要一言堂,大家能理解,不过官员也是为国为民,倒不怕。直到后来听说太子残暴虐杀……官员都怕了。谁敢在这样的人手下做事?有个天授帝压在上头三十年,已经够够的了。
——这也是天授帝打压太子,许多重臣没出声的原因。
对比长乐王,这位小殿下简直就是天使了,绝对是明君资质。
……
群情再激愤,也没谁敢到天授帝面前叨叨叨,或者绝食撞柱抗议。一是不敢吵“静养”的皇帝;二是天授帝是真会看着人死的,死了他还有办法把死人的名声搞臭。
以前不是没先例,太皇太后卫氏厉害吧?还不是背着“欲为女帝”的骂名,晚节不保的?
天授帝继续静养……第三天……第四天……
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长乐王依然理政,反对的声浪一天不如一天激烈。
政事堂协助理政官员是采用轮值制度的,一般三天一个轮换。当所有官员都去了一趟合欢殿之后,都一脸讳莫如深的“……”默了。
心塞,终于明白为啥王丞相,雷阁老被骂得一脸便秘,也没解释。
他们自己也同样拿长乐王没办法,准备的一肚子劝诫或责难的话,一见长乐王就被他的气势所夺,说不出口。然后坐下干活儿,批复奏章……搞到最后,大臣都也分不清长乐王到底有没有理政。
明明都是大臣在理事么。
宰执们也没那个心力反对了,更没办法往外说……谁信那?又不是脑子进水,长乐王会放过这么好的把持朝政的机会,让大臣处理奏本,掌权?
……
天授帝那当爹,当皇帝的,一早得知儿子批阅奏折的方法,只微微一笑,该吃吃该睡睡,还真甩手静养了——小牛儿心里有数,况且以他身体,也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做个掌舵人也好。
卫终端一碗药过来,天授帝拧眉:“不用了,喝不喝都这样。”
卫终可算知道长乐王厌药是遗传自谁了,他仍然端着药碗,劝道:“陛下,您是万金之躯,必定会万岁长康的。可您不喝药,小殿下只怕要牵挂。”
提到九殿下,一定能劝动皇帝。
天授帝为了多活两年,果然张口喝药,喝完也不含蜜饯,忙问:“九郎精神可好些了?理政累不累?”
“九殿下精神看着还好,理政也顺手,他十分关心陛下,每次小人去了都要问起您,还说想来看您,只是……”卫终挑拣着说。心道:其实是沐若松在问,不过他代表长乐王,问皇帝的时候,长乐王也没阻止不是么?一定是长乐王自己不好意思问。
天授帝笑了,苍老的眉眼舒展开来,忙说:“让九郎别跑过来,仔细累着他。”
卫终应诺。其实重华宫到太和殿,就那么几步路。
小內宦过来请示,皇子宗室有来请安。
天授帝不耐挥手:“回去吧,朕挺好,不用看。”都是他们天天在外头碍眼,我小九郎才不过来看父皇的。/(tot)/~~
小内宦领命出去。
牟渔又拿了查到的御林军中有问题的人员名单过来,天授帝让卫终到一边去,然后一边看一边问牟渔:“三郎回去之后,都做了什么?”
他没料到小九郎那么记仇,不肯原谅三郎。不过这样也好,免得到时候……下不了手!
牟渔回答:“洛阳王回王府后,闭不纳客,只百~万\小!说抄书。”
天授帝长叹口气。
因为三郎性子端方,又被阿期教养过,他对这个儿子印象不错,且三郎一直去冷宫看顾弟弟,也是个有情义的。若不是他发现九郎更优秀,这个国家他本是打算交给三郎的。
天授帝又叹口气,问:“五郎又去看了太子,他们说什么了?”
牟渔摇头:“没说上话,五殿下站着看了会儿就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