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调查乞丐帮(上) (第2/3页)
道,自己的这种心理不仅不能帮助她了解这些行乞者,更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于是,赵寒梅努力转换自己的思维。赵寒梅同样是穷苦人家出身,一到冬天的时候家中那四间破烂的平房也是同样无法洗澡的。赵寒梅也是上了大学才知道,原来在城市中还有太阳能、暖气这样的东西,可以让人们在冬天也能洗上热气腾腾的热水澡。至于他们为何要选择这种方式行乞,自己不就是为了调查这事来的吗?更不用纠结了。
    在赵寒梅自认为所有需要克服困难的地方都想到了的时候,便开始了主动出击,希望能够找到点滴线索。可是,这帮行乞者的难以接近令赵寒梅的第一次出击便铩羽而归。
    因为,赵寒梅根本就听不懂他们说的什么话。
    比如赵寒梅第一次向一位在商场门口蹲守的爷爷问话:爷爷,您觉得咱们海城人咋样?
    老人只是用狐疑的目光看了她一眼,说了一个字,寒梅听着像是个“nao”的发音:(孬)
    第二次,寒梅鼓足了勇气问一位走起路来有点坡脚的人,说:“您的脚受伤了吗,怎么走起路来好像很难受的样子啊?”
    对方用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眼,用生硬的普通话回应她:“关你屁事”,接着边和同伴用极快的方言交流起来,眼睛还时不时望向赵寒梅,看得赵寒梅一阵阵的头皮发麻。
    赵寒梅甚至在市区几处颇为热闹的地方多次慷慨解囊,想与他们多攀谈几句,但都被对方的方言给难住了。“说的太快”是赵寒梅唯一的感受。一次问太多的话,又唯恐引起对方的怀疑,只能彼此之间打打手势进行交流,但是人家忙着要钱呢,哪有那么多的闲空陪你“聊天”?
    几次碰壁,让赵寒梅不敢轻举妄动了,她只好每天辗转在不同的地方观察着每一位行乞者,希望从中找出相对好说话的人来。
    接连七八天,赵寒梅觉得自己真的没有希望了,有点泄气,心里也开始埋怨起李大伟这是给自己找了一个什么样的采访啊。不过再一想,如果是好采写的调查早就被别人抢先了,哪里还能轮得到自己?再者说了,不费力气得来的稿件肯定也没有什么轰动效应,反倒是掩盖不住抄袭事件带来的影响了。想到这里,赵寒梅就又有了动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屡败屡战的坚持下,她终于在自己所居住小区不远处的一座过街天桥上找到了一位长相颇为和善的老奶奶,这位奶奶每天早晨6点左右就会带着孙女开始沿街乞讨。更让寒梅欣喜的是,老奶奶还会说几句普通话,时不时的与给她善款的人说声“谢谢”、“好人好报”之类的话语。赵寒梅也注意到了奶奶她们与别的行乞者不同的地方:虽然头发很乱,衣服很破、手脚很瘦,但是都不脏,
    “就是她们了,突破口一定要在她们身上打开。”眼见着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过了一半,赵寒梅能不着急吗?遇到了这对祖孙,让赵寒梅重新找到了希望。
    该如何接近?赵寒梅觉得也得讲究个策略。女性本就有让人亲近的优势,而夸奖别人的孩子往往能获得双倍的效果。穿着单薄的下小女孩偎依在奶奶的怀中,她的眼中总是流露出害怕的神情让寒梅觉得格外惹人心疼。于是,凭借着自己是女人的这份优势,决定先从接触小孙女开始。
    “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啊?这个蝴蝶结给你戴好不好?”赵寒梅在掏出一块钱放进他们那个用铁皮做的盒子里之后,又拿出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送到了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