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心性初变 (第3/3页)
到了那次自己中途离席的应酬,没错了,肯定是李主任为了帮助赵寒梅摆脱广告“0”收入的头衔,将自己的广告收入记在了赵寒梅的名下,所以才让她请客的。
好吧,既然是这样……。,赵寒梅回了一条:“任由宰割”。两个人的交往从单纯的上下级关系瞬间转变成了平行面的朋友。这种改变让李大伟十分高兴。
前面说到李大伟自从寒梅报到的第一天起就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这两年来,也没少做些暗地里的勾当接近寒梅。“两年的时间,该是瓜熟蒂落了。”李大伟看着现在越来越有女人味的赵寒梅,心中那份期待更加浓厚。但赵寒梅不知是真的不明白李大伟的一番心意,还是装作不知道,她与李大伟的距离仍旧保持在上下级的位置上。该如何挑破这层该死的窗户“纸”?李大伟觉得还是得从帮她度过难关开始。
一个人无亲无故在异地打拼的经历李大伟是最知道其中的辛酸的,更何况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孩呢?能在她最需要的时候递上一张纸巾、一个肩膀,或许就能换来她的真心对待也说不定。
答应了请李大伟吃饭,赵寒梅心里也有一番感悟。8000元啊,真的能抵上自己两个月的稿费了,这么多钱就这么轻易的得到了?她有点不敢相信。不过令寒梅高兴的是她早就看中的一件风衣这次可是有多余的钱去买了,找个时间就去买回来。
如果说武尚君教会了赵寒梅如何采写新闻稿件,那么,李大伟的种种做法和行为让赵寒梅学会了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生存下去。
自村民围攻报社风波以及被人包养事件之后,一直奉行离领导越远越好的赵寒梅,则与李大伟接触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多。而李大伟给赵寒梅支招卧底调查乞丐帮不经给寒梅带来了新闻业务上的荣耀,更是为她解除了抄袭事件的危机。闲暇无事的赵寒梅也经常将自己的老师武尚君与李大伟比较。说实话,论业务素质,赵寒梅始终觉得武尚君略胜一筹,但是论人际交往的手段,李大伟绝对不输武尚君。
这俩个人两种不同的处事方式导致了不同的生活轨迹。武尚君兢兢业业写新闻,在报社待了二十多年只混了个副主任,李大伟每天与三教九流的人称兄道弟,35岁的就当上了年纪轻轻的部门主任;
武尚君每个月靠死工资过活,至今仍是骑着电动车到处采访,李大伟却是每天开着四轮轿车到处拜访大客户;
武尚君虽然46岁却仍改变不了愤青的习惯;李大伟老谋深算遇到事情不妄加评判,却在暗地里为自己谋划。
为什么同是做新闻记者出身差距就能这么大呢?在赵寒梅的心里其实已经慢慢倾向于李大伟的类似的职业道路了。不能一味的埋头写稿,人际交往更加重要,但是赵寒梅却不知道李大伟每天所接触的事情有多黑暗、多龌龊、多危险。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