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海城日报社遇难 (第1/2页)
    可是,就在黄磊刚刚嗅到危及到海岸线的一丝信号之后,海城日报社却不知怎么中了一位高人的“阴招”,就连闫峰这么老奸巨猾的掌门人也觉得事情处理起来极为棘手。
    海城日报社有两张可以为报社撑起门面的报纸,一是海城日报,一是海城早报。日报时政性较强,与部门联系紧密,在海城的所有媒体中,一直是独坐“龙头老大”的位置。晨报虽是定位都市报纸,可是在前几版的时政新闻也会刊登市领导出席的会议、活动。
    时政新闻在每张报纸中的位置都是最重要的,最容不得马虎的。
    一旦出了问题,肯定就是大事。
    这事,还就偏偏又落到了赵寒梅的头上。
    赵寒梅担任海岸线的责任总编,可是也同时兼任早报副总编的职位。每周三、周四,都需要赵寒梅值夜班,负责审核所有稿件并签字。赵寒梅出身时政新闻部,对于时政新闻的度原本很高。
    可老虎不是也有打盹的时候吗?
    赵寒梅忙于扩大海岸线的影响力,白天拜访客户,夜间还需要写各种活动的策划方案,更需要干好海晨早报副总编的本职工作。而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难免会忙中出错。
    海城沿海,很早就成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并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城市结成为“友好城市”,以促进双方的经济、文化发展。
    为加深双方的联系,还经常会有友城的高级组团到海城考察,同时两市的市领导也可以借此机会,实现互动。当然了,海城的市领导也经常会带着海城内颇有规模和效益的企业,到别国城市去考察。
    问题,就出在海城市领导带团出国考察上了。
    时下里,市领导一把手姓赵,很早以前,就被别有用心的人安排与赵寒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为表示对临近的h国某城的重视,赵姓领导亲自带队组团,参与对友城的友好往来活动。
    市领导活动,当然要有记者全程跟随。
    海城早报本来就是以年轻记者居多,又要出国采访,赵寒梅的意思是,应该借此机会多锻炼一下新锐记宅与那些已经可以被称为是“老油条”的“名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