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新闻事故 (第3/3页)
凤用了几个通宵的时间做出了报社所有人的工资表格,新的工资表格并不是参照原有的职工职称,而是结合了工龄,再根据每个人当月的考核业绩,算出基本工资与奖金。
每个人的基本工资是哟啊参照工龄的,工龄长的人,基本工资水平就会高些。比如说,你在报社干了20年,基本工资就是1500元,每少一年,就减去几十元的基本工资。这是陈凤给赵寒梅出的主意。因为如果真的一味的根据每个月业绩进行考核发工资,可能有的老员工要喝西北风了。如果多少结合一下工龄的话,或许还能有些补充,不至于少的太明显。
再就是根据业绩考核发放奖金,这才是真正公平的计算方式。能者多得,以记者为例,每个月写的稿子多了,就多拿奖金,那么综合一下,所得的工资肯定就高了。
赵寒梅让陈凤取消了对于一部分老员工的所谓的“固定工资”。这些固定工资是报社对于老员工的一种补助。无论你是否为报社出力了,可是在你的工资条里都会有2000——3000之间不等的固定收入,这还不是基本工资。
赵寒梅让陈凤粗略的计算了一下,这部门固定工资每个月就要支出将近30万元,就是为了补助那些老员工。赵寒梅觉得这部分钱花的太冤枉。为什么要给他们这些补助?该有的工资和奖金也都有了,为什么还要发这些所谓的固定工资?
陈凤偷偷的告诉赵寒梅,这部分工资其实就是当年王大庆为了讨好那些老员工的手段。报社里一向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当一个人要升职时,必须有人推荐,而这些老员工当年都是在重要岗位上担任重要职责的。王大庆为了让他们推荐他当财务处的老总,不惜使出这么个方法来。而他也不知道当时给闫峰灌了什么汤,闫峰竟然也是同意了。
“这么说我如果现在取消这部分工资,那些老家伙也不会闹出什么幺蛾子来了?”赵寒梅问陈凤。
“一点不闹腾是不可能的,可是他们也捅不了天来,现在他们这些人都是快退休了的。等退休了就开始拿退休金了,到时候工资也就差不多了。”陈凤也是早就看不惯报社里的工资发放标准了。赵寒梅此举是深受她的赞成的。
接着就是用人制度。赵寒梅顶着所有人的压力,在招聘会上招来了十几个应届毕业生,并且都亲自一一面试。最后留下6名品质优秀,业务能力强的大学生来。
对于赵寒梅在报社资金紧张的前提下还招纳新人的决定,召开党委会的时候,几乎是所有的党委人员很反对。
“社长,现在各家媒体都在裁员,可是你怎么还在招人呢?这无疑是个负担啊。”说话的是早报老总王凯。王凯原本是个很精明的人,可是赵寒梅此次招来的留个新人中,有三个人被她排到了早报。王凯觉得这三个新人完全是多余的人,只是给媒体增加了一份负担。
“王总是觉得现在咱们报社招纳新人是种负担吗?我却不觉得。咱们报社现在需要的是新的面孔和力量,带动一片生机勃勃。咱们报社现在尸位素餐的人太多,否则,怎么会连一个头版的编辑都会造假新闻的现象出现?招来的这些新人,我希望大家能够重点培养,早日将他们锻炼成栋梁之才。”
赵寒梅此话指的是早报头版头条刊发了一则并不存在的大暴雨,说的王凯脸红一阵白一阵。
“这么些没有任何背景的大学生肯出力、肯吃苦,没有那么多的歪歪毛病,也不会那些歪风邪气,这也正是我们报社现在所缺少的。咱们的老记者们现在都是滑头的很,相信大家比我更清楚。”
“马上就要举办第二界的房展会了,我希望各家媒体能够拿出详细的策划方案,到时择优使用。被使用的房展会策划方案将会有奖励。海岸线要做好担当重头戏的准备,还请王总选好骨干记者,到时随时都会有突发采访。”赵寒梅对海岸线的现任老总、以前的日报副总编辑王傲军说道。
王傲军很会察言观色,他主动说:“社长,海岸线现在正在扩大规模,正是需要骨干记者的时候,如果可以的话,新招来的大学生,可以分个我们几个吗?”
王凯在心中暗暗骂道:马屁精一个。
赵寒梅知道王傲军是在变相的支持自己的决定,很高兴的说:“行,一会到人力处那自己领人吧。好了,今天的党委会就开到这里吧,大家谁还有不同的意见随时可以去办公室里找我。”
在座的人都知道这只是句客套话而已,谁敢去自讨没趣说说和社长不同的意见啊如果说闫峰是个独裁者,那么,赵寒梅则可以称之为海城的“铁娘子”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