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1章 听老高讲过去的事情  与丧尸斗争到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51章 听老高讲过去的事情 (第2/3页)

如火如荼的年代,我的整个童年是在那种狂热的大环境中度过的。当时学校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像我这样的孩子没什么读书的机会,也没那种意愿,基本上是跟在红卫兵、工管会这些人的后面摇旗呐喊,凑凑热闹……”

    文革的历史对于新中国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禁区,到今天文革已经过去几十年,但是关于那十年的事情还是讳莫如深,很少有人能全面地了解那时候的全貌。听着高晓松讲这些过往,徐小白倒也觉得新鲜,可惜现在并不是点着烟卷吃着炸鸡喝着啤酒听老高讲过去的事情的轻松时刻,但徐小白终究还是没有打断他,任他说了下去。

    老高的家庭出身并不高贵,但也算不上贫农,文革对他来说没有太过于深刻的记忆。他的家人既没有被批斗,当然也没有被当做红色革命急先锋,所以文革十年他过的波澜不惊。但是因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当文革结束的时候,老高还是个小学文化都没有的10岁孩子,后来事情发生了转机,他在政府的安排下进了学校,接受了教育,并且由于读书天赋不错,20岁的时候高中毕业,参加了高考,居然被他考上了一个专科学校。

    在八十年代,专科毕业生也是很珍贵的人才,他们大多可以进入机关单位干一份铁饭碗工作。但是大学的生活开阔了老高的眼界,他不甘于就这么过一辈子,他选择了专升本,之后又本升研,30岁的时候,他从无线电专业毕业,通过国家公务员招考进入了国安部工作。80年代,普通人在30岁时想的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老高想的却是如何提升自己的价值,所以在国安部中,他是最为勤奋努力的新人,他凭借着自己的专业优势,负责新型技术侦查工具的开发,为装备的更新换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一路做到副处长。

    但是在五年多的工作实践中,老高深刻认识到,永远立足于技术是无法在公务员体系中走太远的,他的目标不是专家型的专才,他的目标是位高权重的官员。所以他转行去学管理,学交际,学英语,以37岁高龄跟那些刚从名牌大学毕业的应届生们一起上培训课,一起参加第一线的工作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他迎娶了一位老司长的掌上明珠。这位即将退休的老司长在他后来的仕途发展中给予了巨大的支持。40岁的老高做到了正处长,他成功转型成管理型人才,但是与别的处于中层领导岗位的人不同,他既喜欢管理一个处室,又喜欢深入第一线亲自做具体工作,还喜欢写调研报告,不断总结国安部在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这样一个全能型的人才当然备受领导的重视,再加上老岳父对他的鼎力支持,高晓松终于跨越公务员最难跨越的一道坎,在45岁的时候从正处长变成了副局长,并一路青云直上升为正局长,就在大家感慨他的提职速度之快时,这人又在去年凭借发展徐小白这个关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