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 (第3/3页)
口,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人口比例为6∶5,因为宗教矛盾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黎巴嫩这个国度里是屡见不鲜的。当黎巴嫩内战爆发后,一旦有一帮派占优势后,那就会出现惨绝人寰的屠杀行为。黎巴嫩贝鲁特大屠杀就是诸多屠杀中,最为“臭名远扬”的一次反人类行为。
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sabraandshatilamassacre),是一场发生于1982年9月15日至9月18日的一场大屠杀,发生地点是贝鲁特的萨布拉街区和邻近的夏蒂拉难民营,凶手是黎巴嫩的基督教民兵组织。遇难人数大约在762人至3500人之间,绝大部分是巴勒斯坦人和黎巴嫩的什叶派穆斯林。
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了?德利穆塞镇是一个主要由什叶派穆斯林信徒组成的小村庄。(编者按:千万不要以为国外的镇跟中国的镇是“同级别”的。别的不说,中国有多大?黎巴嫩才多大?黎巴嫩的镇充其量就是中国的一个村。)人口约有四百多人,因为黎巴嫩内战的问题,这个镇的很多镇民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只有两个选择:一,跑往叙利亚,成为一名国际难民,二,往首都贝鲁特跑,相对而言,首都是全国最为安全的一个地方。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1982年9月,德利穆塞镇的镇民有31人选择前往贝鲁特,还有8人选择逃亡叙利亚,成为一名国际难民,剩下的民众则在莫里代伊的带领下,祈祷着真主的庇佑。
在战争年代,能够选择逃亡的,通常都是有点本事的人。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这一观点?笔者觉得有必要就逃难的事宜向处在和平年代的读者们做一个普及。
逃难,常规意义上来讲,就是去往所谓的安全目的地,怎么去?这就得看你的本事了(未完待续)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