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章 皇帝遗旨 (第2/3页)
宿将,经验丰富,能压得住阵脚而吴夏和雷七指,一个擅守,一个擅攻,可谓攻守兼备。略阳乃是前线,高岳极度重视,故而有此安排。
樊胜慨然接下了任命,并郑重表示绝不会辜负高岳重托。其实樊胜也有自己的一番思量:他本是朝廷之将,但而今国家都亡了,他的过往身份,几乎可算是即时销号。除却秦州之地,他已无处可去。而且于公面上讲,是皇帝让他留在高岳身边,所以乃是奉了圣旨,在此心安理得于私下里来说,高岳从官爵名望上,如今都远在樊胜之上,对高岳的本领和为人,樊胜也是打从心底敬服,所以他能迅速摆正心态,甘愿从此成为高岳的下属。
在传令新兴城的彭俊,可即日自行回归上邽后,不等雷七指驰赴静宁,高岳便与樊胜、吴夏互道珍重,带了周盘龙及王该,率部而去。一路无话,数日后,抵达上邽,这座秦州曾经的唯一中枢,西北的赫赫雄城,终于在久候之后,迎来了新的主人。
韩雍、杨轲率众拜迎。从长安劫后余生,此番再见故人,高岳很是感慨。人群中不见姚池身影,不过高岳早也得知姚池如今大腹便便,并未前来上邽,而是还留在已属后方的陇西襄武城静待生产。此中插一句道,在静宁城的两个月中,高岳和嵇云舒本来心意暗许,更且朝夕相处几乎可算耳鬓厮磨,两人孤男寡女正值青春,终于在某天夜里,突破了最后的底线。高岳心忖,从此以后,嵇云舒便算是自己的家眷了,待寻机必要回襄武,当面向姚池交待清楚。
入了府衙,满堂人头济济。听高岳述说了一番在长安的惊心动魄的岁月,众人皆是惊叹敬服,待听闻皇帝情深义重促他西去,又是感慨连连,最后高岳讲到朝廷终于覆亡,虽是早已知晓,但在场之人,无一不是唏嘘良久,悲声叹息。
有一人越众而出,大声道:“高使君忠义两全,天下敬仰。胡虏虽然当下炽焰方盛,但凶蛮残暴倒施逆行,将来必将败亡。总之我等任重道远,定当要不屈不挠,早日剿灭贼子,还人间一个太平才是。”
众人视之,乃是从事中郎裴诜。自上邽城破后,韩雍及杨轲,接见抚慰一众旧臣,众心甚安,又有杨韬从中劝解牵引,故而司马保旧部,归降了不少人,其中便有裴诜。作为忠于朝廷的保皇派,如今国家亡了,朝廷不复存在,连皇帝也已经被俘,所以彼辈心中效忠的对象暂且消失。在此前提下,他们对司马保本就失望无比,眼下秦州换了同样忠于朝廷、且被皇帝极度认可的高岳为首,于情于理,裴诜等人都比较能够接受秦州易主的事实。
长史杨轲略作介绍,高岳点点头,温言道:“原来是裴中郎。中郎名门大族,仪态不俗,久仰。中郎既愿归我麾下,此后当齐心协力,匡济天下救民于水火,共同作出一番事业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