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1章 红薯再获丰收  定居唐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391章 红薯再获丰收 (第2/3页)

备了许多的柳条筐,赶了长长一队四轮马车来,完了问薛朗:“薛侍郎看,这些可够了?”

    薛朗去年进献的红薯,圣人直接让人种了五十亩。红薯亩产两千到三千公斤(鉴于作者君拙劣的数学水平,就不换算了,大家自己脑补)左右,五十亩的红薯采挖出来,简直能堆起来一座红薯山。

    所以,薛朗看看杨正卿准备的东西,坚定地摇头:“肯定不够!不过,多来两趟好了!”

    杨正卿有些嘀咕,等堆在他面前的红薯越来越多,他下巴也距离嘴巴越来越远的时候,他才明白过来,薛朗真乃实诚人也,半句都没虚的,相比起采收的红薯,那些柳条筐和马车,真的太少了。到最后,为了称重方便,干脆用麻袋装了直接称,称完了记下数据,紧接着下一袋。

    薛朗本着看热闹不事大的原则,还特意让运红薯的队伍去长安城内绕一圈,再把红薯运到粉条作坊去。于是,京城人民这几天的日子可热闹了,每天都能看到长长的,运红薯的队伍。

    看着一车又一车红薯从城里经过,很容易就唤起大家关于去年的记忆,京城之内,四处打听红薯消息的人,渐渐多起来,有那精明且注意留心的,大致数了下运输的车次,自己估摸一下产量,自己都把自己吓一跳。长安城内,一时间,暗流涌动。

    不过,这些不在薛朗的考虑范围之内,他的目的就一个,造势,声势越浩大越好,把大家的兴趣都勾起来,让大家都紧迫起来,才方便圣人回来做交换,把红薯的利益最大化。

    五十亩红薯,几天功夫也就挖完了,薛朗把每日称重的数字一汇总,满意的点头,对杨正卿道:“五十亩红薯,共计收获一万两千多公斤,平均一下,亩产与比之苇泽关时多了少许,不过,出入不大。充分证明红薯是一种高产稳产还易种的作物,明年可以推广了!”

    “嘶!”

    杨正卿倒吸一口气,声音都情不自禁的抖起来:“方才未听清,幼阳说合计多少?”

    薛朗又把数字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