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京城大学,文人相轻 (第2/3页)
人立刻就找到了张超阳的微博,纷纷在下面发言让他回答王博的上联!
“张教授,你出了一个难倒全国考生的上联,现在有个考生给你出了个上联,你回答一下吧!”
“张教授,有考生来踢馆了。”
“张教授,你不是害怕躲了起来吧?”
“张教授……”
数万人在张超阳的微博下面留言,没有得到一句回应。
其实,出题的教授张超阳正在京城生闷气。
张超阳是京城大学的一位教授,已经转正五年的文史教授。
今年是他第一次受邀参与高考出题,当时他想起古代婚姻之事的媒妁之言,就想到了这样一个因荷而得藕的上联题目,所以也没有多想就出在了试卷上。
出了之后,他才后悔,因为这的确是有些严重超纲,他自己都没有想出工整而符合题意的下联。
但是,他更没想到,自己的题目竟然被选上出在了试卷上。
这让他刚开始有些得意,可以为难一下这一届的考生。
没想到。
一转眼,就有学生来打脸了。
他的题目下联连他自己都没有确定,这就是楹联这一领域内好玩的现象,那就是出上联的人可能自己都对不出下联,这样的现象非常的常见。
有些人有可能就是突然灵光一闪,看到了某个人,某个景色,某个现象,就突然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上联,而适合的下联就不是那么容易出现了。
张超阳的这个因荷而得藕上联就是如此的情况,出题之人没有准确答案。
他自己没有答案,但是有学生答对了,答的他本人也无话可说。
更打脸的是。
这个叫王博的学生在试卷上给他出了一个上联,他想了半夜,也没有想出来,这让他有些不敢见人!
一早。
他连饭都没吃,就直接离开了住处,来到了京城大学的退休教职工家属院,拜访自己当年的恩师——莫柏松,京城大学退休教授,文学院名誉院长,京城这边的文学权威人士,地位和翰林大学的柳泰升相当!
敲门进入。
张超阳在保姆的带领下来到了书房等待。
他看到老师莫柏松正在写毛笔字,而写的,赫然正是阿房宫赋!
莫柏松一边写还一边低声极其投入地念着:“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莫柏松身形消瘦,但是站在那里拿着毛笔字鞋子,如一颗松柏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