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得讲究技巧 (第1/3页)
。
不止匠人,除了写书的学者们,有多少行业的人都在用着祖宗发明的东西不思进取?朕受天命而来,朕绝不似前人一般拘泥。现在朕要颁旨,凡各行业有贡献者轻则赏钱,贡献大者直接封爵。”
就说献上龙袍那年,匠人们已经有所预感圣上的不同。虽如此,也是大家默认的事实,但毕竟没直接下旨传达。似长安这样消息灵通的地方还好些,有的地区百姓根本不知道李世民的喜好。考虑到提高杂家地位会引起读书人的不满,李世民只是多次暗示不敢发明旨。
为啥现在作妖了?大臣们和世家们都等着出海赚钱,他们做过一次贸易也了解什么东西受欢迎。王珏说另一片大陆上的人不似这次拜访的地区那般落后,大家若想在海外贸易上多捞钱,这些他们之前不太在意的日常创造发明可就很重要了。
因此,现实导致曾经最大的反对者们会跟他站在同一位置,剩下的就是大家一起去给那些普通读书人洗脑了。所谓钱帛动人心,利益驱人行,李世民不信朝堂上会有人出言反对。
果真。
长孙无忌:“微臣赞成圣上的想法,只是爵位不可轻给,依微臣看就以王县公发明的东西为例,谁能做出如她某一项发明那样的贡献,才能给爵位。”
嗯,很有道理,爵位可是个精贵东西。李世民点头表示肯定,而后又开始扫视其他人,若没话说可就这么定了。房玄龄想想也出来了,“微臣觉得过于偏向匠人,似农务好手,若有提高粮食产量的办法亦要大赏。只是圣旨上需举例出来,不然百姓们哪里知道他们认为寻常的事情能封爵呢?”
非常有道理,李世民点头说道:“大家可还有什么想法?若没有,朕就再写圣旨后发下去了。”
当然没有,门槛那么高,完全影响不到读书人地位。若真有人能做到要求的那样,他们也是完全支持给爵位的。见没有人反对,李世民很开心地当场开始写圣旨。
崔智贤本以为这样就完了,没想到圣上完全没有离开的意思,并且往他这个方向看过了,吓得他赶紧再往前面人的身后躲了躲。这种完全是做贼心虚,人家李总看的是魏征。
“朕今日带镜子上朝,除了这个事情还有话要说。看到朕方才照镜子的动作了吗?朕曾经这样评价过魏征: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欲亲手做镜子送给大家,让大家每日整理仪容时都能想到朕,想到朕说过的这些话。”
卧槽,不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