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01章 序(没兴趣的书友可略过)  娱乐科技之克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0001章 序(没兴趣的书友可略过) (第2/3页)

发现描述一个经典实在的波函数会逐渐演化,最终变为描述多个经典实在(即多个世界)相互叠加的波函数。

    对观察者而言,就是一个确定的物理系统,随着薛定谔方程的演化,变为一个按照一定几率分布的随机性系统,其几率与波函数塌缩办法算出的一致。

    (大家注意看一下这里,很重要)

    把艾弗雷特的理论稍微推广一下,我们就可以得到另外一个反直觉的推论:

    量子自杀假说,或者说量子永生。

    什么叫做量子自杀呢?

    很简单,我们重新思考一下薛定谔猫的实验,这一次我们把实验的视角变换到猫身上。对于猫来说,尽管有一半的概率生,一半的概率死,可是只要猫还意识到自己活着,那么它一直处于生的那一边,它就不会死去。

    让我们把这个例子变得更加极端一点。

    假设有这么一个人,一心寻死,第一次选择上吊,可是总有一定的概率绳子断裂而不死。

    于是宇宙分裂为两个,一个宇宙中,这个人由于上吊而死;另外一个宇宙中,他由于绳子断裂而活下来了。接下来他继续寻死,选择了跳楼,但总是有很微小的几率由于某些原因他跳楼也死不了。由于量子多世界理论,在某个世界中,他总是活着,怎么也死不了,于是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永生”了。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多世界理论是根本不可能被证实的,准确地说只有很小的概率被自证。

    比如你是一个具有献身精神的物理学家,致力于证实多世界理论,就可以不断地尝试自杀。多次尝试之后,在绝大部分宇宙中,你都死了,可是对于那些活下来的你来说,你依靠多次自杀未死而证实了多世界的存在。但这只能说服你自己,一旦你把这套说辞公之于众,肯定被当作神经病。(我在想,那想胡言乱语的神经病人所陈述的事会不会是真实的呢?也许是发生在另一个世界里的事)

    而且这样做的代价太大了,要想完成这个实验,你得把绝大部分多重世界中的自己都杀死才行。

    由于这种验证不可行,于是薛定谔病毒出场了。

    物理学家是具有百折不回的精神的,既然从逻辑推理上无法给薛定谔猫做出定论,那就用实验来说话。他们继续创造薛定谔猫的新后代。从小到大,从易到难,我们慢慢来。

    人们首先创造出来的是原子的叠加态,让一个原子处于相距80纳米的两个位置之间的叠加态。然后我们创造出多个粒子之间的叠加态。但是这些实验的对象都是不具备生命的粒子团,与猫这种生命体有本质的区别。

    终于在2009年,科学家们提出可以把某些病毒制备到量子叠加态,他们称之为薛定谔病毒。(这是首次有人提出可以把生命体制备到量子叠加态,并给出了实验上可行的方案描述。)

    这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通过光镊技术,可以把几十个纳米大小的病毒振子束缚在光势阱中。这个病毒振子的运动几乎是完全与环境脱耦的,有可能通过光驱动冷却到基态,从而制备出薛定谔猫态。

    要知道,很多病毒是能够在真空中生存的,且不会吸收光波的能量,适合被光镊操控。因此如果我们把病毒束缚在真空光镊中,我们就可能制备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系统的量子叠加态。

    这种量子叠加态与薛定谔当年提出的薛定谔猫态就几乎一模一样了。

    在这篇论文发表不久,美国德州奥斯丁大学的李统藏等人就在实验上实现了对微米小球的光镊操控和测量。

    一年后,同一个组又把小球的温度冷却到了15毫开尔文。

    这一系列的实验证实了,把病毒冷却到接近量子基态,然后制备出薛定谔猫态是可行的。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冷却到量子基态,然后用病毒代替微米小球,制备出薛定谔猫态来。

    有了薛定谔病毒之后我们能做什么呢?让我们来完成量子自杀这个疯狂的实验吧。我们可以用激光来杀死处于薛定谔病毒态中“死”态的病毒,然后重复制备薛定谔病毒态,再用激光杀死处于“死”态的病毒。

    多次重复后,至少在实验室里这个狭小的量子世界中,可以找到一个“永生”的病毒。

    这就是多重世界的理论基础,并且在实验室中得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