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秦皇陵之水银  序摇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四十六章 秦皇陵之水银 (第2/3页)

   “我们取土化验发现的汞异常是10倍左右,最高是2030倍,和1981年探测的结果差不多。”刘士毅说。同时,刘的小组还用取样机插入土中,抽取了土壤中的空气做测量,同样也测出了汞异常。探测中,科技人员发现地宫上方的土壤汞异常的分布很有规律:北东最强,南西次之,北西最弱,和古代中国人地理观念中的“江河湖海”位置以及秦始皇本人到过渤海的经历正相吻合。

    关于地宫有多少水银,吕国印说,汞的地球化学扩散还没法通过公式计算,现在还不知道量有多大,“但应该没有非常大量的水银。”吕说,封土下汞含量超标2030倍,不算是非常大,“秦陵含汞两千多年来,经过了大量蒸发”,汞的含量应该没有当初的多。

    巴女清的传奇

    丰富的汞矿资源,便捷的水路运输,种种条件都可证明秦陵地宫里的水银来自川东南地区。可在当时究竟有谁有数量如此庞大的水银呢。拥有如此实力的,正是巴蜀女子清。

    而清不仅仅是当时最大的丹砂经营者,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发现,这个女人有着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秦始皇对待她,实在有着太多的反常举动。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清时,用了意味深长的八个字,那就是“礼抗万乘,名显天下”。意思是,她可以与皇帝分庭抗礼,名扬天下。一个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女商人,居然能与君王的排场相匹敌,这在秦始皇当政的霸权时期,是任何人都不敢想象的。史记中还有描述清的另一段文字,那就是“用财自卫,不见侵犯”,就是说清用自己的财富豢养了一支私人武装,来保护她的丹砂经营。长寿县志里则详细记载了清家族的仆人上千、私人保镖上万。

    二十年前,在彭水县郁山镇,考古学家发现了在一些河流流经的地方,有许多神秘的山洞,它们有天然形成的,也有人工开凿的,考古人员认定这些山洞是当年清囤放武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