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 农贸市场  重返197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十九章 农贸市场 (第2/3页)

全死了。可今年也邪门了,我们吸取教训,进了二百斤普通河螃蟹,卖两块三毛五一斤,居然没到九点就全光了。真是奇了怪了?怎么东西越涨价,卖的越块呢?和以前完全倒过来了……”

    奇怪吗?一点不奇怪。这只能说明老百姓思想意识不一样了。人们对商品议价的接受程度显然越来越高了。

    没错啊,紧缺的东西当然得价高啊,否则洪衍武挣谁的钱去啊?

    而与之相辅相成的是,其实自从8月,个体工商户有了受国家承认的合法身份之后,大街上练摊做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像磨剪子戗菜刀的,补洋铁壶的,修鞋的,修车的,缝缝补补的都有了。

    所以说如今即使国营菜市场卖脱销了,也不大要紧。至少还有一个地方能碰碰运气呢,那就是农贸市场。

    继广安门、先农坛、菜园街之后,1980年玄武区政府在“樱桃园三条”也新建了一个比较大的农贸市场。这里是离洪衍武他们最近的,他们赶紧掉头就奔这儿来了。

    因为农人重农历,这是根深蒂固的思想意识。所以今天这里的集市尤为精彩,京郊来的小贩能多了一倍。由东往西,刚一进市场范围就闻见带着腥气的河鲜味儿了。

    金鳞银翅的各类草鱼、活蹦乱跳的小河虾和捆着手足的青壳儿蟹,一应俱全,看着就能给人一种活鲜活鲜的感觉。

    卖主们都摆出一副腰粗气大的架势。再不复以往像做贼似地探头探脑,全都光明正大地插着腰,一个个放开嗓门吆喝。

    “又肥又嫩,又香又鲜!”

    好嘛,连滋味儿都喊出来了,二里地外,就能叫你舔嘴唇。

    而今天必然当属卖螃蟹的吆喝声最悦耳,“地里出的好螃蟹啊!”、“一盘蟹,顶桌菜螃蟹下酒,是最可口啊!”、“满盖儿肥啊!错过了就没啦!”

    像洪衍武和陈力泉这样的1957年之后出生的京城孩子,都没怎么感受过这种地道的京味儿叫卖声。听着是好玩、热闹,可他们谁都不明白怎么螃蟹会是地里出的,那不应该是水里出的吗?

    其实这个典故来自于过去水利工程落后之故。

    京津一带处于河下梢处的田地,旧时常有积涝水灾,淹没农田。到秋天高粱红了,成群螃蟹由河里上岸进地里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