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章 斩首行动(三) (第2/3页)
丢了不少领土,但面对高丽半岛却又是另一番情况,竟是在国力最强盛的时期让出了领土。就比如大明王朝,把高丽半岛方向上的卫所内撤,让出来的土地自然被高丽王朝占领,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铁岭卫”是怎么回事。
这又是为什么?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中央王朝更加看重的是关内的富庶之地,古语常云“两湖熟,天下足”,对塞外苦寒之地兴趣不是很大。
对看重吃喝的华夏人来说,首先塞外在这一点就不符合要求。由于气候原因,很多农作物在塞外无法种植,包括华夏人的主食之一大米,属于传统的南方作物,在塞外同样无法种植。
注意,今天东北大米享誉全国,但东北大米的历史其实非常短暂,水稻并非是东北地区的传统农作物。还是十九世纪末,高丽移民来到东北尝试水稻种植,这才有了今天的东北大米。
当然了,塞外虽然自然气候恶劣,但富含几乎所有自然资源,包括石油、木材、煤炭等等。但在科技落后的古代,这些资源无法得到开发利用,甚至很多资源还没有被发现利用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以当时科技生产力而言,塞外实在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直到今天塞外还是地广人稀,更何况是古代,沃野千里却少有人烟。如果异族连番进攻,以本地兵力无法应对的话,中央王朝就需要从关内调兵。调动大军本来就需要消耗大量公帑,其时交通手段落后,舟车劳顿又得消耗大量资源,这对中央王朝的财政是一个严峻考验。
一块没有什么用途的土地,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还难以坚守,在这种种因素之下,明王朝自然不愿争夺,因而对高丽予以妥协。后来满洲崛起,明王朝势力渐渐 退回山海关以内,对塞外的事情更是没有什么发言权。
等到清王朝取代明王朝定鼎中原,心态其实跟明王朝也差不太多。虽然清王朝统治者把塞外看做“龙兴之地”,是自己的老家,甚至严禁汉人出关到塞外,盘算着如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