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九一章 今古经学的问题  诡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四九一章 今古经学的问题 (第1/3页)

    天色已经有些昏暗了,万物不再是分明的,清晰的,各个的轮廓都因为光线的原因显得有些模糊起来,色彩也逐渐的在向灰黑靠拢

    很像现在斐潜所处的情形。

    平心而论,贾衢认为斐潜方才对待卫望的做法已经是做的很好了,但是

    有可能卫望本身就奔着退而求其次的目标来的,当然若是斐潜傻乎乎的将庄园接手过去,那么对于卫望来说就更好了。

    虽然不确定卫氏会不会像后世的那些赞助商们在各个角落拼死命的打上各种,但是如此一来,卫氏至少就会在学子面前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也就是等于收获了名望。

    让侍女们将桌碗撤下之后,点起了蜡烛,又上了些茶汤,斐潜看了看贾衢,问道:“关于此事,梁道你怎么看?”

    没想到贾衢并没有过多的讲关于卫望的事情,或许是觉得斐潜应该心里有数,所以说道:“这个就要看主公主要欲授今经还是古经了”

    嗯?

    此言何解?

    难道说

    “梁道此言,莫非卫氏以今经为主?不是以归藏相传么?”斐潜有些疑惑,卫氏不是以易经传家么,家中不是藏有三卷的残章?

    贾衢点了点头,说道:“虽然是有归藏,但是卫家却是以京氏易为主”

    这就难怪了。

    斐潜点了点头,大体上明白了一些。

    易经可以说是谈到古代人思考哲学的宇宙万物的源头,发展的过程当中易经也几度变化,最早是连山至夏而亡,然后是归藏至商而佚,只有周文王存下的比较完整的周易,此时称易,但并不是经。

    因为上古文字隐晦难懂,所以在春秋时期,孔子和其弟子创作了十翼,即易传,来解读易,至此将易和易传合二为一,才被称之为易经,正式的成为儒家必须学习的一部经典。

    后来秦火过后,田氏成为了汉初传易第一人,后来又有了焦氏与费氏两家,并在其后延伸出十三家,其中施、孟、梁丘三家易学在十三家中是最具影响力的,除此之外还有京氏易学

    而京氏易学源于焦氏,属于侧重于卜筮。

    但是有意思的是,为了标新立异,这些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