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晋州乔家 (第2/3页)
坚持,你怎么说他也不会听。
久而久之,小九爷也就懒得再去多费口舌,尤其是跟老钱相处久了,小九爷发现这个老头子有时候还挺可爱的,也不是那么惹人嫌。
忽然,下方一阵骚动,原来是门口再开,不少人都回首观望,一楼中不管是晋城本地人还是外来者,进听山湖前定是会了解到一些不成文的规矩,客满后再开门,只能说是门外伙计瞧到了能上二楼的听客。
不出所料,随着五位穿着华丽的翩翩公子漫步而入,小九爷随意一扫,便认出了为首那人。
李家公子李通。
李家在晋城中可以算是除了乔家数一数二的有钱人家,据说起初是做些小本生意,后来李家家主卖光老本赢了一次豪赌,得了银钱倒也没继续做这没有绝对把握的事,而是转为倒卖一些稀罕古物,由此致富。
李通身后那些人小九爷觉得面生,想来是李家在城外的熟人,等李通带人上了楼,小九爷也是自打初始扫了一眼后再没正眼瞧过他们五个。
按说在晋城越是富有的人家见了乔家人就越客气有礼,但李通直到在那小九爷近旁红木大桌上与朋友落座,也没跟小九爷打个招呼。
不是李通不畏惧乔家在晋城乃至整个晋州的地位,主要是头几年二人同时去露水阁寻那花魁脂雨作乐,李通先到,花魁都揽在怀里了,却被满脸堆笑的老鸨打扰了雅致,老鸨领着小九爷入门,二人商议之下,便以身上所携钱财所比,价高者得,最后自是让小九爷抱得美人归。
并非李公子带的银两少,而是小九爷带的实在太多。
李公子气不过,回到府邸就要带人来露水阁大闹一番,谁知这事让他爹知晓,连打带骂给教训了一顿,并简单明了的告诉他,以后有小九爷的地方,要么躲远点,要么就老老实实把头缩进脖子里。
慢慢懂事后,李通也明白了他爹的良苦用心,让他吃点小亏,不过是为了让他少吃大亏罢了,但要他李公子在晋城里对谁卑躬屈膝,不到万不得已是万万不可能的。
于是便有了现在这么井水不犯河水的一幕,李通笑容满面,跟身边其他四位公子哥尽情畅聊,小九爷则是舒舒服服的享受着两位貌美侍女的软与香。
时辰一到,从说书台右侧一小门中走出一位身着蓝色长衫的中年,身材微壮,皮肤黝黑,唇上留着八字短须,下面还有一撮山羊胡,眉目普通,却是两腮有些内凹,许是用嘴用的厉害。
说书人到了案桌前喝了口热茶,举起醒木轻轻一拍,全场便是安静了下来,随即开口。“江山江湖诸多事,看过听过几多秋不易因果尽得知,只晓相传皆风流。”
“好!”
“说得好!”
“今儿算是来值了,居然是赵铁嘴。”
“他已经有些时日没说书了吧?”
“那可不,许是兜里上次说书的银钱潇洒光喽。”
旁人赞叹着,就有外城人耐不住好奇了,于是有一人问道:“敢问这位大哥,赵铁嘴何许人也?一个说书的而已,怎地闹出这么大动静?”
“嗯?你不是晋城人?”一晋城偷闲出来听书的中年掌柜反问道。
与中年掌柜年纪差不多的外城人摇摇头解释道:“常听旁人言晋城乃是晋州里极佳享受之地,故慕名而来,初临宝地,许多事尚不明了,还请大哥不吝赐教。”
“哦,难怪了。这赵铁嘴是人们给他起的外号,意在夸他嘴皮子利索,具体真名是什么倒没人刨根问底过,他出名除了因为书说的好,还因为他有一个怪癖,就是手里不会留下一两银子,只要挣了赏钱,就会在晋城一直花完才肯再出来说书。”
“原来如此”外城人恍然,对此次听山湖之行更加期待,如此也不心疼入门时交的那一百两白银了。
下方人群喧闹,赵铁嘴也不急着开口,就站在那里喝茶润喉,等安静了些,他才步入正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