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章 回京的犹豫  中华苍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百三十章 回京的犹豫 (第2/3页)

为了使自己的统治更加合法化,彻底的奴才化教育使一个曾经热血但并不好战的民族彻底沦落了。封建王朝在这一时期变得无比兴盛。

    但回头一想,满清也不是一无事处。是它让中华民族彻底拜托了来自蒙古草原的威胁,让各朝各代以为屏障的长城彻底废弃。旗界封闭制度禁止蒙古人学习和接触汉文化,严格的游牧界限强化了草原民族的生态封闭性,从而使蒙古人民无法获得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始终处于游牧的地位,三百年不能进一步的发展。一条喇嘛教政策让一户有三到五个男子蒙古人家,就必须有二到三个出家当喇嘛。而喇嘛是不能娶妻的,长此以往,人口必然下降。一个人口众多而又十分强悍的蒙古族,曾经一度征服过欧亚许多国家,建立过一个近百年之久的蒙古大元王朝,在经过满清三百年的统治后,人口由清初一千多万下降到现在的一百多万,整个民族被制服成了一个一蹶不振,不相统属,人口下降,贫穷落后的弱小民族。

    结果是,才卸下游牧民族这把刀,又迎来了俄国枪。这把枪比刀更狠,刀毕竟还要从中原采购。几千年的纠缠让这些游牧民族早已融入了中华文明。但俄国枪不一样,他们来自于另一个文明,他们不需要对中原有任何依赖,掠夺和摧毁中华文明才是他们的目的。

    只是,他们的这一次行动被光绪彻底搅黄了,但也不足以打消俄国佬的野心。广阔的地域在防守时是优势,但在进攻时也是劣势,遥远的西伯利亚让叫嚣着要派五十万大军打造黄俄罗斯的尼古拉二世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唯一一条铁路被破坏。这才让咆哮的尼古拉二世闭上了嘴。

    俄国不是日本,不是你几艘军舰就能把俄国逼到跳楼的地步。大清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却要不来赔款。光绪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改了一种方式――威胁。俄国在远东地区的兵力总共也只有七万余人。五万主力部队在奉天到辽河之间被打了个精光。后方驻守的一万余兵力也大部没能跑回去。一万多从死亡线逃出来的残兵不可能是数万精锐清兵的对手。如果大清这时发动收复国土之战,那俄国也只能在一旁看着。俄国贪婪的野心从那个叫普金的话就可辨一二:俄国的土地没有一寸是多余的。贪婪的野心不会让已经进到口里的肉再被人夺走。那守不住的远东怎么办?好办,用钱来保。但是对于肯定不会公开赔款的俄国就只能换一个名义――战俘赎金。光绪和他的大臣们都想的很好,铁路被破坏的俄国无法快速运兵,要想守住远东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多达四万的俘虏赎回去。这样只需要对这些俘虏重新武装就可以了。因为这些俘虏带回来一千余万两银子的额外收入。让如同在沙漠中饥渴的大清财政得到短暂的缓解。为此,大清皇家陆军第二、第三师依然在边境上保持的攻击姿态。而没打上一仗的第六师在聂士成的带领下更是海参崴附近频频制造冲突。就是为了迫使俄国答应。

    俄国也迫于眼前的地步悄无声息的低头了,他们是发回了关于清俄边境冲突被俘虏人员的决定。可这他们的决定却超乎光绪及大臣们的猜测。尼古拉二世跟本不在乎四万俘虏的性命,在他看来,如果他愿意随时可以再次武装上百万的部队。所以他的决定是:仅赎回十余名高级将领和贵族。

    在尼古拉二世眼里,即使清国占领了远东也不可能守的住。因为只要等远东铁路修好,伟大的沙皇俄国的五十万大军就可以东征。所以在铁路没修好之前。介于国内经济情况他先忍了。但远东的失败对他而言更像是一种耻辱,所以他还决定要建造军舰重新组织远东舰队。还好俄国的大臣们并不全是他这种偏执狂,因为远胜过清国海军的日本舰队就要完工了,而清日之战也必不可免。

    “等日本舰队消灭了清国海军。那时才是帝国出兵远东的最佳时机。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快修好铁路。”尼古拉二世的财政大臣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这样劝服了他的皇帝陛下。

    是的,远东这块土地大清占领了也不可能去守。国家财政决定了对这些偏远的地方不可能有过大的投入。可这样一来,预计中一千余万两银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