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府试案首(求收藏订阅) (第3/3页)
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韩非一边磨墨,一边搜索脑中超级系统的范文,当即选择了一篇另一时空解元的作品。打定主意,他立即铺开答题卷,提笔写道:
“大贤举先圣之心法,明道统之相承也。
夫圣人身任斯道之寄,则其心自有不能逸矣。由禹以至周公,何莫非是心耶。
孟子举之曰,道必有所托,而后行于世,圣人同其道也;然而天无二道,圣无二心,其忧勤惕厉一也。尧舜尙也,自尧舜而下得统者,有禹汤焉,有文武周公焉。
禹则致严于危微之辩,而闲之也切,旨酒则恶之,善言则好之,盖遏祸于将然,而广忠益以自辅也。汤则加谨于化理之原,而图之也,至中道则务执之,贤才则广之,盖建皇极以经世,而集众思以熙绩也。
文之继汤也,则以德业未易全,而其心常操夫不足,民安矣犹若阽于危也,道盛犹若阻于岸也,盖必欲达于神化之域斯已矣;武之继文也,则以治忽为可畏,而其心常厚于自防,故虑深隐微而迩弗敢泄也,明烛无疆而远弗敢忘也,盖必欲密其周详之念斯已矣。
迨周公承其后,思欲兼三王以时措举四事以立法。
故事有于时势之殊,必精思以求其通,虽夜而不皇于寐。理有值夫变通之利,必果行以奏其效,待旦而不安于寝。
夫思之则其神合,行之勇则其化流,禹汤文武之传,又在周公矣。即是而知,数圣人所生之时虽不同,而心则一也。心一故道同,三代之治所以盛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