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滴答滴答 (第2/3页)
了很大的作用,这个人当时随行太武帝平叛,跟着一起去了长安,在发现了长安寺的荒淫无度之后,火上浇油的劝说太武帝灭佛。
这也正是当时的历史情况决定的,北魏时期佛教的空前发展引起了本土的道教恐慌,佛道两家势同水火。
佛教是在汉朝时传入中国,道教也是这个时期逐渐成型,道教是本土宗教,所以佛教便遭到了道教的抵制,从此道教佛教各用各法,想得到更多的支持,尤其是努力寻求政权的支持,以打压对方。在历史上,佛教若兴盛,则道教必定被抑制,等道教兴盛,佛教也是肯定会被抑制,这就是佛道之争的原因。
北魏太武帝灭佛的关键人物就是天师道祖师寇谦之和当时的司徒大人崔浩。北魏本崇佛法,后来因为那次出征太武帝所见灭佛之后,改信天师道,太武帝改称号为太平真君,并于公元439年改年号为太平真君年,442年太武帝自授符箓,表明了太武帝成为道教的传人。这就标志了灭佛的初端。442年太武帝开始灭佛,446年灭佛的举措全面推行。
历史上关于灭佛的原因有几种解读。
一、虽说主谋是寇谦之和崔浩,而其背后真正体现的是汉胡矛盾,名族抗争。只是崔浩和寇谦之把这种名族矛盾的暗流引向了宗教的抗争,首先就要与已经支配汉族文化的佛教进行抗争。
二、佛教教团的迅速发展,造成僧侣的堕落和腐化。
三、僧侣的增加,导致了国家经济的疲惫,促使了太武帝断然灭佛。
四、太武帝在平定“盖吴之乱”以后,于446年二月在长安寺院发现了暗藏的暗道,密室,酿具,认定僧侣犯戒,与盖吴有通谋之嫌,当即决定灭佛。
五、道教对佛教的影响导致了当时道教的政界荣誉的提升,帮助道教完成了道团的建立。
北魏太武帝灭佛的时间从446年开始到452年结束,持续了六年的时间,令僧侣还俗,令僧侣合格者改信道教,把寺院毁掉或改成道观,明令禁止僧侣弘法,也不允许度僧。
长安城内一片鬼哭狼嚎。而幸灾乐祸,乘机鼓吹灭佛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