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千五百三十二章 土夫子  我与师妹捉鬼的日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二千五百三十二章 土夫子 (第3/3页)

    “土夫子”本来是对长沙卖黄泥为生者的俗称,因为在当时湖南长沙城里,以烧煤炭为主,而煤炭里面又要放上黄泥巴,以此来增加耐烧延时,故而对黄泥巴的需求极大,于是就诞生了以拖着板车以卖黄泥巴为生的一种职业——土夫子,多以男性壮劳力为主,取土地点也多在城边缘附近。

    土夫子们多年挖黄泥巴生涯,渐渐成了土层专家,哪个地方有没有墓,他们稍作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土夫子”识别古墓是根据古墓封土(堆筑坟堆的土)和墓葬的回填土的成色、夯层、含水湿度来判断的。也就是“一看二挖”。湖南考古所就有一位胡姓高人,对于土层的了解和分析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记得在常德一考古工地,胡老先生指着一低平洼地说,这里有一战国墓,一北大考古系毕业的高才生不信,与之打赌,结果几锄下去,果然是一座小型的墓葬。原来这位胡老先生就是土夫子出身!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这些“土夫子”精湛的技术,当时的文管会就聘请了当中个别优秀者当了发掘工人。

    他们的“土”办法,对考古发掘工作带来了很大方便。被称之为“土专家”。观察样土判断古墓的深浅和年代,是“土夫子”的特长之一。

    尤其是在长沙汉墓的科学发掘中,他们指路引线,免去了诸多不便,因为这些汉墓是十墓九空,许多就是他们干的。

    这一回算是将功补过。据说马王堆汉墓发掘时其千年女尸在棺内难以取出,“土夫子”们出主意用五块木板斜插进去,将棺侧起,谨慎将女尸取出,因此而得以保存。

    听方彪这么一说,张天佑也楞了,没想到,在这里会碰到盗墓的人。

    而且,他也知道,那些人不好惹,他们这一派的人比较抱团,除非有重要的利益冲突,否则,他们会很团结。

    “还有其它那几桌,个个都是亡命徒,所以你们小心着点。”方彪一脸认真的提醒道。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