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9章:眼红  最强小村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39章:眼红 (第2/3页)

小麦高产量一千二百斤,也就是一千多一点的收入。水稻最高产量也不会超过一千五百斤,算起来也就是两千左右。加起来也就是三千出头,出去种子化肥农药收割人工,也就剩下两千块差不多。

    有些人家长期打零工挣钱,庄稼的长势不太理想,还达不到这个标准。仔细算起来,余湾平均一口人也就是二亩来地,土地的纯收入也就是四五千块。

    而现在建造大棚的话,每一个大棚的租金就是五千块,产出更是到了惊人的地步。按照人们保守的估算,余见海一个大棚的纯收入不会少于五万,三十来个大棚的收入就是一百多万。

    一百多万,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数字啊!

    在余湾,哪怕是最殷实的几户人家,估计也就是能有个几十万就不错了,能够达到这个数字的绝对是没有的事。除非是哪户人家中了彩票瞒着没人知道,要不然仅仅拼着这些年的积累,那是不可能有这么多的财富的。

    余见海刚刚回来的时候,家里还是欠下一屁股债务的特困户,现在才过了多久,他们家已经成了余湾最有钱的人家。这种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余见海发财了,这已经是余湾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像施志年他们这些种大棚的农户,知道得更多。他们也借着余见海的东风小赚了一笔,比起那些半道上退出的要幸运得多。也就是这些人,坚定了跟着余见海继续干下去的决心,坚决同意把自家的农田建成大棚。

    不建不行了啊,他们现在种植的大棚,大部分都是村里集资建造的,有些人家已经放话了,等到这一季完毕,就要把大棚收回来自己种植。毕竟余见海的收益在那儿,谁不眼红啊!

    建造大棚,已经是余湾人的共识,只是在如何建造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按照吴菲的设想,是想把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建造的,这样建造的大棚规格统一外观一样,远远的看起来也顺眼,起码说视觉上给人就是很舒服的感觉。

    统一建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建造的原材料省下一部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这也是一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