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科学的理由 (第2/3页)
,这样的宣传对于余湾当地提高知名度确实有帮助!”
“嗯,都是惯用的手法,很有效的。”小李表示赞同,又有点诧异,“按说十斤大米做奖品,其实并不高明呀!这年头谁会在乎几斤米呀!再说,发放奖品的成本也太高了吧?大米才多少钱一斤,远途的估计都快赶得上运费了!”
这两人在议论着,又把目光转向其他的地方,却不知道,正是这看不上眼的大米,居然掀起了一波不小的轰动。
两天后,鲜禾米业定制的第一批包装袋到货,规格分为五斤,十斤和二十斤三种。简洁的包装袋上,醒目的“渔湾”标志很有画面感。第一批加工的大米新鲜出炉,正式运往付彩明的门市销售。
付彩明已经给数家合作的饭店和单位进行了推荐,说有一批口感特好的大米上市,欢迎品尝选购。同时在几个门店张贴了海报,对于那些平时选购东北大米的高端客户进行重点推荐,希望他们关注一下。一些客户将信将疑地买了一些回去品尝,说如果满意了以后会选择的。
而接收到余见海提供的十个详细地址,付彩军将精心包装的十份大米寄了出去,就等着友们的反馈了。
余见海已经没有功夫去关注这些了,他已经到了农科院的试验田,这里的秋收正式开始了!
和往年一样,农场的大面积秋收要比其他地方晚几天,这主要是农场的土地面积太大了,管理部门要求集中收割集中播种,方便大型机械操作,也方便统一管理。
从周边各个地方赶赴过来的收割机分散在农场的几个分场,一些心急的农机手已经下地开始作业。
市农科院试验田也不例外,虽然在管理上试验田属于农科院自主管理,可是往年一般都是和农场大批量收割保持节奏的。今年农场的水稻也是倒伏得一塌糊涂,不过现在秸秆已经基本都哭死了,太阳暴晒之后相对要好收割一些。
只有试验田这一块的水稻是直立的,路边也聚集了足足有几十台收割机,一些农机手已经占据了最有利的地方,就等着主人来了好推荐自己的机器。
顾伟民他们姗姗来迟,主要是在等待新宿水稻研究所的人。吕所长亲自带队,上次来过临海的几个专家无一缺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