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九章 深挖洞广积粮 第二节 刺刀的问题  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百九十九章 深挖洞广积粮 第二节 刺刀的问题 (第2/3页)

军政要员有不少在日本军校受过教育。包括蒋介石和阎锡山,但日军重视的拼刺训练并未对国民党部队产生什么影响。黄埔军校建立之初,就将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培养的军官在战术素养方面似乎还不如北洋系的保定军官学校,苏式刺枪术对他们的影响也极为有限。

    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德军事合作中,国民党军队特别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受德**事思想的影响颇深。德国陆军在传统上更重视步兵射击的速度及火力的持续性,只有在巷战或堑壕突击战等个别情况下步兵才使用手榴弹、匕首和工兵铲等装备进行白刃战。

    但当时国民党军队的火力配置、弹药供应和射击技术比德军落后甚远。(吉林小说网)照搬德军操典而忽视白刃战训练,在后来的抗日作战中显示出了严重缺陷。抗战爆发初期,尽管广大爱国官兵在白刃战中凭借一腔热血与敌人死拼,但往往由于拼刺训练的不足导致伤亡较大。

    当然也有例外。李宗仁的广西军由于在省内普遍采取了义务兵役制,井在部队中保留了大量有经验的中下级军官,因此在白刃战方面颇有独到之处。台儿庄战役中。以广西军为主力的中**队打垮了日军的精锐师团一仙台师团。

    另外一支擅长白刀战的**部队则是隶属西北军序列的第29军。早在1930年中原大战时29军“大刀队”即已名声大噪,他们的“破锋八刀”流传至今。前面俺专门说过这个刀术的厉害之处,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起来的,西北军使用大刀的传统几十年了,这是有传统的。

    对干我党所领导的军队来说。白刃战一直是常用和擅长的作战形式。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工农红军的装备极其落后,只能大量依靠冷兵器来解决问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早期,甚至出现了“梭镖营”、“梭镖团”。

    某**营共有官兵500余人,步枪仅有60支,梭镖(红缨枪)倒有400多支。(地下秘藏)红军的对手鲜有擅长白刃战者,所以红军在白刃战中依靠坚强意志和旺盛士气就能取胜。但在长期的运动战中很难对基层官兵进行系统而完善的白刃战训练。红军的枪械装备比例逐渐上升后,由于刺刀不足,很多战士仍然携带大刀或长矛进行白刃战。身背大刀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一个经典形象。

    西安事变后,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整编为八路军(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于1937年秋开赴山西抗日前线。抗战初期八路军的武器大多数已经不堪使用,步枪仍以老式的“汉阳造”和其他的杂式步枪为主。八路军第120师参谋长周士第在日记中曾记载,全师的4092支步枪和卡宾枪只配有117把可用的刺刀。在很多情况下,八路军战士在白刃战中仍然使用厚重的大砍刀。

    仗打到1943年,别以为刺刀就能人手一把了,这玩意还真就不是耐用消费品,我弄上一把,使个几年都不带坏的,胡扯呢!一般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