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 第五节 血脉相承  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百四十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 第五节 血脉相承 (第2/3页)

四方面军转移到四川后,在那里建立了川陕根据地,鼎盛时期有5个军,近10万人。红四方面军一号人物张国焘,二号人物陈昌浩,三号人物徐向前,但政治上有张国焘做主。

    一、四方面军长征中先联合又分裂,造成了两军的严重对立。本来四方面军人多势众,但先是张国焘南下战略失败,随后西路军失败,两个军全部损失,只有**率领一小股部队逃出,连总指挥徐向前都是要饭才回到陕北的,这使得张国焘底气大虚,从此双方攻守逆转。四方面军将领多进入红大受训,尤其是抗战爆后,许多都被分遣至其他部队,没有回原红四方面军部队。

    红四方面军的代表是徐向前元帅,洪学智、许世友等上将。(网游之三国王者)

    陕北红军:陕北红军从规模和影响上讲,不能与三大主力红军相提并论,但它在红军的存亡绝续上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说到陕北红军,不能不先提及鄂豫皖红军。当初鄂豫皖红军主力西征四川时,留下了一小股部队红25军,由沈泽民、徐海东、吴焕先率领,在当地打游击,后来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就是这支部队的。但这支部队在蒋介石的重兵围剿下很难继续立足,于是在沈泽民牺牲后,由中央派来的军长程子华和徐海东等人率领也开始长征,并最先到达陕北。到陕北后,他们现那里有刘志丹的两块小根据地,于是两支部队合并,建立了红15军团,徐任军团长、程任政委、刘任副军团长。

    正宗的陕北红军其实是很弱小的,但这支小部队却出了个大人物高岗,此人曾一度被**作为接班人培养,地位和刘、周并列。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时,从出时的八万人减少到八千人,1、3军团合并为1军团,于是15军团加入进来,组成了新的红一方面军。徐海东服从中央指挥,对中央帮助极大。因此**一直很感激徐海东,称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尽管他后来因伤病长期休养,没有工作,但55年授衔时仍排为第二大将。

    二、抗战时期

    抗战时期,原来的四大山头逐渐演变为五大山头。(末世兑换高手)

    115师说过了,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政治部主任关向应。下辖358旅,旅长张宗逊,为原2军团部队;359旅,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为原6军团部队。由于贺龙过于看重统一战线。该师不注重建立根据地,一直展缓慢,是几支部队中最弱的,该师建立的晋绥军区与其他几大根据地相比要小的多。担任120师副师长是萧克一生最辉煌的时候。后来就不再得志了。八路军中另外两位副师长聂荣臻和徐向前后来都是元帅。萧克却只授了个上将军衔,这主要是因为二、四方面军会师时。萧克支持张国焘,被**视为“叛徒”。王树声尽管在一、四方面军会师时也坚决支持张国焘,但他本就是四方面军的人,各为其主。也不为过,**能原谅他,55年仍授他大将军衔。而萧克是毛在井冈山的老部下,因此不能容忍。

    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张浩(**堂兄)。恢复政委制后,邓小平接替因病去职的张浩。担任政委。下辖385旅,旅长王宏坤,为原4军部队;386旅,旅长陈赓。为原31军部队。该师活动范围主要在晋冀鲁豫地区,以38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