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毛妖怪(上) (第3/3页)
的搜索工具也找不到答案。”她偏着头想了想,疑惑的道:“熊家婆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和我们所知道的那个故事完全不一样这些事件真的和这个童话有关联吗”
“这也是我想知道的。最近我下功夫研究了很多文献资料,但是却和这里的情况很难对上号。”我叹了口气:“关于熊家婆,其实,我以为它的源头来自于「麻胡」,这应该是不用怀疑的。「麻胡」这东西也是一种用来吓唬小孩的生物。南方叫「马虎子」,东北叫「老虎妈子」,巴渝叫「麻老虎」,其实都是同一种东西。用「麻胡」来吓唬小孩子的习俗,从唐朝的时候就有文献资料考证,比如唐李匡的资暇集「非麻胡」条有提到:
「俗怖婴儿曰麻胡来」,唐颜师古大业拾遗记也说:「至今儿啼,闻人言麻胡来即止」。至于「熊家婆」,在渝、楚、湘、黔有「人熊嘎婆」「变婆」「野人婆」等变种,在方言中都是猿猴,山魈,狒狒之类的动物,与「马猴」,又叫做「沐猴」「猕猴」等词密切相关。在中原的「麻胡」一词传到江汉一带,极可能被讹化为方言「马猴」而且附会为猿类,熊家婆更成了人熊婆的讹传。由此看来,熊家婆就是走水路进入四川的了。”
“等一等,我都被你弄胡涂了。这个「麻胡」又是甚么东西”林芷颜捂着额头,做出晕头转向的表情。
“所谓胡麻,在唐朝人李匡的资暇集有提到:「俗怖婴儿曰麻胡来,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神而脸刺者,非也。隋将军麻祜性酷虐,炀帝令开汴河,威棱既盛,至稚童望风而畏,互相恐吓曰麻祜来。稚童语不正,转祜为胡。只如宪宗朝泾将郝,蕃中皆畏惮,其国婴儿啼者以怖之则止。”我吞了下口水:“现在只能以这个文献作为参考,其实他说的究竟有几分可信度,我也不太清楚。总之类似怖儿止啼的事情,正如李氏所说的那样,并非一个。
“清朝的赵翼在自己的陔余丛考卷三十九「威怖儿啼」条也举过麻秋、刘胡、桓康、杨大眼、倍侯利、郝、刘、邪律休哥、牙吾塔等吓唬孩子的民间生物,但不知为何偏偏把名不见经传的麻祜转为「麻胡」又为何「麻胡」这个名词会各地皆似有人说通过辽来这本书左证,胡麻这种吓唬孩子的传说在魏晋时候已存,但究竟是不是张冠李戴却不清楚。而且麻祜的记载是前朝旧事,相隔很久,看起来李氏之言,更像六朝小说,难免有附会之嫌。”
“我昨天自己仔细的读了几遍人李匡的资暇集,通篇废话,不过可信的地方倒是找出了两点,一是「麻胡」这种吓小孩子的生物绝非杜撰,其二便是当时民间已经不详语源,而且开始穿凿为「多髯之神而脸刺者」了。与「胡」字谐音的「胡」是个隋唐的字,源于「胡子」也就是胡人多髯的意思,东汉时许慎说文:「胡,牛垂也」,只作垂肉解,魏晋亦无胡须之义。那么「麻胡」幻化为多毛妖怪,估计也是当时的事情吧。”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