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35章 诡异九窍玉(上)  夜不语诡异档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735章 诡异九窍玉(上) (第1/3页)

    那时候德国的海贸易,大多是指从事海盗行当。 估计眼前的物件便是他嘴里的祖先在500年前从别的船只抢来的。

    “有个较懂行的朋友也曾说这来自国,大约是一件礼器。”

    “这确实是国的玉制品,但不是礼器。”我套白手套拿起来缓缓翻看了一遍,微微一皱眉头“这是玉葬器。年代无法判断,因为葬器的样式以及风格即使是我也从来没有见到过。恐怕这也是拍卖行不愿意接受的原因之一。”

    “对,拍卖行的人确实有提到过。”见我有真才实学,梵特先生的眼睛里划过一丝安心,这才算将疑心压了下去“不过,什么叫葬器”

    “所谓葬器,便是陪葬用的东西。像西方人古时候也爱将喜欢的东西敛葬一般,国人更讲究这些。”我将古董放在桌子,一边准备将匣子打开,一边解释道“而眼前这件,也称为明器,是专门为保护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而不是其余那种埋在墓葬的玉器。古代的国人由于受鬼神观念和宗教思想的影响,相信人死亡后,灵魂便会到另外一个世界。为了灵魂永存,人们以为以玉殓葬,能够保护尸体。”

    匣子没有锁孔,却用连环扣合着,我解了好几次都没有解开,顿了顿“历史用过的玉葬器种类繁多,不过玉匣类却较少,一般是用来存放焚化后的骨灰的,且从三国之后便废除了。从战国时起,国便逐渐形成了一套丧葬用玉的制度。秦人殉葬的形式与生前佩带玉的方式基本是一致的,但和春秋时相,秦国墓葬玉大为减少,专为丧葬的目的而制作的玉器类型较少,反映了事死如生这一朴素的丧葬观念。”

    “到了汉代是玉随葬的另一个,葬玉形式完备,汉以后,大量用玉器随葬的现象慢慢衰微,汉以后葬玉的形式制度也没了一定的规定,但所有的葬玉都有一个特点,便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