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2 072 陆首长  七零年代万元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72 072 陆首长 (第1/3页)

    这一晚, 楚瑜共卖了一百多条围巾,隔天楚青知道后, 吓得差点从楼上摔下去。

    “不是吧?楚瑜?怎么卖的这么火?”

    “也还好。”楚瑜耸耸肩, 倒是一脸平静:“12个人一起卖,每个人几条, 100还算多?”

    这还不算多?按照8块钱的批发价来说,一晚上赚了四五百,这是什么概念!比得上别人不吃不喝赚两年了!

    楚青激动坏了,在屋子里走来走去。“那我得赶紧赶工了!不然这批货还不够卖的!”

    “嗯,再过几天如果销量还这样好,我决定继续招代理帮我们售卖,再找几个女工!”

    楚青不看好:“北京本地人肯做工人的不多,就是找了肯定也贵,到时候成本上去了咱们赚的就少了。”

    楚瑜思忖道:“赚的少,但是只要量走起来问题就不大,不过你倒是提醒了我,女工得招信得过又能吃苦的,最好是外地人,人工成本低一些。”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明年将会有很多农村人进城务工,到了那时,找几个能吃苦耐劳的女工问题应该不大。

    俩人商议好, 楚瑜便回了学校上课。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这个从18号开到22号的大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 这个决定一推出,校园哗然,各个班级针对这件事展开激烈讨论,楚瑜班上就举办了一次辩论赛,正方观点为改革开放对中国带来的利大于弊,反方则恰巧相反。

    认为改革开放好的人,觉得这是机遇,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变革,给中国人更多就业机会,可以让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带来经济的全球化!听到“全球化”三个字,楚瑜震惊了,不得不说,北大的学子们还是很牛的,一些在后世很流行但是此刻还没人说过的词,竟从他们嘴里冒了出来。

    而反方则认为,改革开放会冲击传统文化,让中国的传统受到破坏,让中国年轻人变得浮躁之类的。

    “楚瑜,你支持谁?”简佳人问。

    楚瑜笑道:“我当然支持咱们雪涛姐!”

    洪雪涛以其大姐大的爽朗性,被选为班长,她组织了这次辩论,是此次辩论的正方选手。

    “可是,让那些外国人进来,他们会继续侵略我们!”

    楚瑜扬起唇角:

    “人若弱小,必受欺负,我们要做的就是发展经济,让中国强大起来,成为世界强国,到了那时,咱们的拳头变硬,腰板挺直了,才会没人欺负咱们!一味的闭关锁国不是长远之计!”

    她说话时没注意到其他人辩论已经结束了,楚瑜的声音传遍了班级,洪雪涛闻言,激动地说:

    “楚瑜说得对!只有拳头硬!腰杆直才能让中国变为世界强国!我支持小平同志的决定!改革开放,对外开放,对内变革!我相信,这是中国历史性的机遇!”

    楚瑜忍不住为她鼓掌,如果她不是穿越者,定然没有这些同学的远见,北大不愧是历史悠久的名校,学生们不是在顺应潮流,而在引领潮流。

    她一鼓掌,全班响起热烈掌声。

    结束后,室友吉静书过来说:“哎!你们听说了吗?人艺有戏剧演出,咱们一起去看吧!”

    人艺的戏剧也是今年才恢复的,1978年,北京舞禁初开,许多被禁的电影也陆续播出,戏剧开始演出,人们的业余生活丰富了许多,在戏剧风靡的北京,去人艺看戏绝对是潮流之选,是年轻人都喜欢的事情。

    “现在去?”

    “那当然!我听说今晚有《雷雨》,有于是之和英若诚!都是老艺术家!我有很多年没看过了,咱们一起去。”

    洪雪涛是班长,也是宿舍的大姐大,大家都看向她,她拿不定主意,反而问楚瑜:

    “小鱼儿,你说咱们能赶上回来吗?末班公交是11点啊!”

    末班公交车是11点,等戏剧看完肯定来不及赶回来,总不能露宿街头吧?

    楚瑜蹙眉道:“11点估计咱们很难赶上,不过我们可以骑自行车去,这样就没有时间限制了,我刚买了车,可以带一个人,要么你们再借两辆车,咱们骑车过去?”

    虽然路很远,但对于农村人来说,走个十几里路都不是个事,更别说骑车了,这时路上车少,交通也不拥堵,很适合骑车。

    其他人闻言,点头道:“行!我这就去问老乡借车去!”

    最后,宿舍借了三辆自行车,加上楚瑜那辆,每人换着骑,一路骑了过去。

    剧场门口有票务中心,楚瑜过去买了所有人的票,她把票发给大家。

    “一人一张!”

    “楚瑜,那票钱我们回去给你。”洪雪涛笑道。

    楚瑜笑了:“不用给我了,平常经常让你们给我打水,帮我占位置什么的,今天我请你们看!”

    “咦?”大家早看出来楚瑜虽然低调,但经济状况很不错,估计家里给的零花钱不少,否则也不可能刚入校就买了辆好几十块的自行车,洪雪涛道:“不行不行,怎么能让你出钱,你是咱们宿舍最小的,要出也是我们出!”

    “是啊!钱要给你的!”

    “行了!别跟我客气了!”楚瑜这人不喜欢被人占便宜,但对于和自己处得好的人,也不吝啬于大方一些,再说请看个戏而已,又花不了什么钱,同学们在一起,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大方点不是什么坏事。“下次你们请我就是了!走吧走吧!快开场了!”

    《雷雨》真不愧是热门戏剧,剧场挤满了人,密密麻麻的,一股汗味。

    前世,楚瑜听说过一些老艺术家的戏很好,却没亲眼见过,开场后,几位老艺术家,虽然年纪很大,却十分卖力地演出,不愧是老戏骨,一颦一笑,便让经典的角色再次活了起来。

    楚瑜越看越入神,只觉得中国的传统艺术实在太有魅力,老艺术家的人魅力也很足!

    全场几乎没人说话,所有人自发地遵守纪律,每当有高潮转折,该鼓掌的时候,大家才会鼓掌,这让楚瑜刮目相看,简直有听钢琴演奏会的感觉。

    到了快半夜,戏剧才看完,她们走出剧场,都是意犹未尽。

    “这么快就散场了?真想再看一场!”

    “咱们下次再来吧?”

    楚瑜和她们感觉一样,真想什么时候再来看一次。

    -

    小摊贩的战斗力不是不强,次日,来拿货的人又多了五个,大部分是那几个摊贩的亲朋好友,销售量也从一百多条上升到两百条,随着围巾的热销,陈二军等人的胆子愈发大了,拿货不再只拿几条,开始学着囤货,到了一个星期后,楚瑜的最高日销量达到了四百条,这也是她单日利润第一次破千。

    这仅仅是二十个摊贩,如果零售商多了,四百条算什么事?四千条都有可能!

    日销量多,原本的一千多条存货就不够用了,楚青着急上火,担忧道:

    “楚瑜,怎么办?我最近一有时间就做围巾,可做的根本赶不上你卖的,现在只有五百多条存货了,还不够两天卖的,根本赶不上供应,咱们必须招工!”

    楚瑜没想到围巾会卖得这么快,事情比她想象中要顺利许多。

    “我去附近转转,看有没有找工作的人!”

    次日,楚瑜骑车在街上四处闲逛,想看看有没有找工作的,只可惜这个年代外地人很少,虽然改革开放的政策已经颁布,但正式落实还需要一定时间,楚瑜找了许久,没看到有谁找工作,她晃了一圈,正要回去,却见一个围着围巾,把头包起来的妇女正坐在花坛上,偷偷擦眼泪。

    楚瑜看她有些眼熟,疑惑着走近,却见这妇女正是卖电风扇给她的那个。

    “是你?”

    妇女抬头,认出她,低着头擦擦眼泪,才问:“小姑娘,你怎么在这?”

    楚瑜依稀记得她说过,男人来北京找不到了,她带着孩子没法生活,就跑来北京找男人。

    “你家男人找到了么?”

    周玉香抹着眼泪:“有一次我看到他了,结果他告诉我自己已经结婚了,还说跟我结婚是个错误,让我死了这条心赶紧回乡下,我孩子还在家等着我,可我身无分文,连回老家路费都没有,我不甘心,不想就这样回家种地,我想留在北京,但是找了好几个工作,人家都不要我,也是,我一个农村种地的,什么都不会,这么大的北京,根本没人用我!”

    说没人用不确切,主要这时候工作机会很少,没有私企没有个体户,没人做生意,哪来的工作岗位?

    楚瑜瞥了她一眼,忽然有了一个想法。

    “你叫什么名字?”

    “周玉香!”

    “你会做衣服用缝纫机吗?”楚瑜问。

    周玉香忙不迭点头:“会会!我别的不行,但缝缝补补这事难不倒我!家里孩子的衣服都是我自己做的,我身上这件,你看,这棉袄也是我自己用棉花填的!”

    楚瑜看向她的衣服,虽不是特别时髦,但板板正正,针脚很密,看起来还算美观,这样的人完全符合她的要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