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黄金到手 (第2/3页)
性作用。
毛遂,战国时期赵国人,今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毛官营村人,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您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荐“出自同一个典故。平原君夸奖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出他的口才好。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大禹建立夏朝后,各方诸侯来朝,举行郊祀之礼,诸侯都留在阳城助祭。祭祀后,大家对大禹“荐皋陶于天“的作法非常不满,认为皋陶老病垂危,朝不保夕,大禹不肯传贤人,意在传位夏启。
于是大禹决定在阳城东南的涂山召开诸侯大会,检讨了自己的过失,消除了各诸侯国的疑虑。涂山大会之后,诸侯们高高兴兴分道而去。大禹也率领群臣返回都城阳城。走到半路,忽然传来急报,说皋陶去世了,大禹听了,不胜伤悼,返都之后,就又改荐伯益于天。
这样,从前疑心的诸侯知道误会了大禹,为表示敬意,各方诸侯常来阳城献“金“即青铜,
后来,九州所贡之铜年年增多,大禹想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