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0340 公孙在坟前  三国悍刀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00340 公孙在坟前 (第2/3页)

 黄承彦脸上的温和笑容,大为改观,满心欢喜:“没了慷慨激昂哪里还是一位正值风华正茂的青年,这样才对。”

    黄巾起义爆发以后,幽州同时出现了张纯张举叛乱,但这两个妄自尊大的傻鸟忘了幽州是由镇北将军公孙瓒坐镇,手底下还有一支数目过万的白马义从。

    也没亲自出手,只是派遣麾下十大校尉之一的邹靖出击,这位骁将仅仅率领两千白马义从,便把张纯张举的五六万大军压制在靠近三韩的乐浪郡。

    幽州大部分地区称得上国泰民安。

    不过由于涿郡接壤黄巾起义的重灾地界冀州,就算是有一员十大校尉坐镇涿郡黄巾贼还是屡禁不绝,蚁贼实在是太多了,以白马义从冠绝大汉北疆的弓马骑射都有点疲于奔命的意味了。

    半日前,刘备老家附近来了一支一千多衣衫褴褛的黄巾贼,村子里的人早就见怪不怪了,只是关上那条临时搭建的绕村土墙的木门,村子里的青壮手持锄头镰刀严阵以待的守在土墙各处。

    让大家松了一口气的是,这支数量超乎想象的黄巾贼并没有进攻村子,而是赶往了村子北面青苗如原的田垄。

    这个村子大部分人都姓刘,村老反倒是姓窦,说起来两者还有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刘姓是皇室宗亲,窦姓是自从东汉开国以来最为煊赫的外戚,不过这个村子里的人明显和皇室宗亲以及外戚十八竿子都打不着。

    刘姓村民中威望最高的是一名在涿县县城有一间粮铺的刘晟,正值壮年的他人高马大,胆气也壮,曾经是亭长刘弘下属的一名游缴,负责捉拿缉捕盗贼,学过几手粗浅的军中刀术。

    刘晟小心翼翼出村探查了一番情况回来以后,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清水,素来稳重的他急的是满头大汗:“村老赶紧召集村子里的青壮跟我出去,这群黄巾贼是奔着老亭长的坟头去的。”

    村老当年同样深受老亭长的照顾,自从老亭长死后这些年来一直照拂着刘备母子二人,直到刘备的母亲也入土为安,环顾一眼四周二十几名义愤填膺的青壮,果断的摇头道:“大家还是好好守住村子,出去的事不要再说了。”

    刘晟当过胥吏也经过商,眼界比起这些整天撅着屁股和黄土地打交道的乡野村夫开阔的多,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但是大丈夫生于天地间要明是非识忠义,不再劝解村老,猛地一抱拳,按着那口重金采买的环首刀转身离去。

    人虽卑微,气节却高。

    村老周围的二十几名青壮多数是在老亭长身边耳濡目染忠义二字长大的,也学着刘晟大哥狠狠抱拳,准备跟在刘大哥身后一起送死。

    “站住!”村老厉喝一声,拿起拐杖颤抖着指向了身后:“想想你们的父母妻儿,忠义当然很重要,但你们不过二十几人去了就是送死,难道一个忠义的虚名还比不上父母妻儿的性命吗!”

    二十几名青壮怎么会不清楚在这个朝不保夕的世道,他们一死父母妻儿也就没了多少活路。

    他们虽然是不值一提士大夫文人嘴里粗鄙的刁民,忠义两个字也不会写,却也懂得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老亭长说过人这一辈总得有点信仰和坚持,不多,做到一个孝就足够了,现在不是他们不孝,而是有一种说不清是啥却觉的要去坚持的东西在前方。

    习惯了弯腰耕作卑微做人的二十几名青壮,扛起了锄头和镰刀,腰杆子从没像今天这样笔挺过。

    踏出了村子。

    两军对垒。

    一高一矮两个小坟包前方站着一位背负双剑的剑客,一人面对一千多黄巾贼,气势居然压迫的上千黄巾贼不敢上前一步。

    这一次前来挖坟是得到了黄巾高层的命令,一千多黄巾军穿的破破烂烂却是经历过几场鏖战的精兵,领头的渠帅白绕在黄巾军小有名气,擅长一手精妙绝伦的连珠箭:“公孙将军还请你离开这里,不然的话别怪我不客气......”

    眼底尽是癫狂意味的公孙曲阿没有第一时间宰了他已经是活佛保佑了,哪里会允许他在这里呱噪,一指洞穿了白绕的眉心,轻舔手指上的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