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恒星级曲率引擎 (第2/3页)
锐对于这方面的认识也并不陌生。
具体分析的来说,根据恒星本身的质量不同,其最终演化的归属也不尽相同。白矮星是最小型恒星的演化归宿,其最高质量是1.44倍太阳质量,这个质量限度也被称为钱德拉塞卡极限;而中子星则是中大型恒星的演化归宿,对应恒星的质量范围为1.44倍到3.2倍太阳质量,这类恒星在寿命的最末期,将演变称为中子星,对应的,3.2倍太阳质量被称为奥本海默极限;最后,对于超大质量恒星,也就是质量大于3.2倍太阳质量的恒星,才有机会在演变为红超巨星之后,继续塌缩形成黑洞。
当然,这些质量的界限是地球文明的科学家研究总结出来的,虽然与巴巴里克文明的研究成果可能会有出入,但是,这个理论的道理是想通的。不同的文明都已经或多或少掌握了相关的理论并获得实际观察数据。
“所以说,你们准备寻找银河系当中的恒星黑洞,来影响银河系中心的巨型黑洞?”肖锐似乎有些明白了。
巴里克点点头,“大方向上就是这么想的,更准确的说,我们准备驱动一颗恒星黑洞,使它撞入银河系中心黑洞,并在银河系中心黑洞当中产生新的扰动。只不过,想要完成这个壮举,这中间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去克服。”
肖锐咋舌。如此巨大的工程,不用说也知道非常难以完成了。
驱动恒星黑洞……这种类型的工程似乎只有开天辟地的神灵才能够做到。两个三级文明,是不是能力还太过单薄?肖锐怎么想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完成。
肖锐神色略显凝重,“比如那些困难?有办法解决吗?”
“主要有两个大的困难。”巴里克给肖锐一一解释了一下。
首先,肯定是寻找到一颗稳定的恒星黑洞。
巴里克提到,银河系当中肯定是有一些由恒星演化到寿命的末期而形成的黑洞的。只不过,当红超巨星塌缩形成黑洞之后,其尺度会极大程度的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寻找恒星黑洞的难度。
对于处于青壮年时期的黑洞,也就是主序星来说,其内部正在进行旺盛的氢核聚变反应,将会向外发射巨量的可见光和辐射,其亮度很容易被相关的观测仪器发现。
但是黑洞呢,本身来自生命末期的红超巨星继续塌缩而形成,其体积已经缩小了无数倍,再加上无法观测,只能通过引力弯曲和空间曲率来侧面发现,难度已经上升了千万倍。
巴里克告诉肖锐,当巴巴里克文明和塔克文明在Haven星系当中进行试验的时候,其实还派出了大量人手在银河系当中巡游,特别是最靠近银河系中心的两个星域当中巡游,以求找到一颗合用的恒星黑洞。
可惜,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能够找到这样的恒星黑洞。所以,虽然Haven星系的研究取得很大的成果,但是,如果不能尽快找到恒星黑洞,一切可能都无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