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6章 民为本 (第2/3页)
以司马军的兵力,就算是手拉手站到黄河大堤上,恐怕都不能从潼关站到青州入海口,而这样的防御,单薄的就如同一张纸一样,并州军都无需用全力。
曹亮抵达巨鹿后,并州军的斥侯兵已经侦察到了司马军的所有情报,仅仅只是用了三天的时间,司马师就已经裹挟着阳平清河平原乐陵四郡的百姓渡过了黄河,抵达了兖州和青州境内,冀东南四郡,目前已无司马军的一兵一卒,所有的平民也都被强迁走了,城池被焚,百里之内,一片焦土。
不用说,司马师也是继续执行着坚壁清野的三光政策,而且在冀东南四郡执行的更为彻底,四郡之内的所有房屋和树木,都被焚毁,并州军恐怕就是连一块尺许长的木头都很难再找得到。
渡河是需要搭建浮桥和打造船只的,而不管是建浮桥还是建船只,都需要大量的木头,司马军撤退之时将所有的木头都付之一炬,就是要破坏并州军近就取材建造浮桥和船只的念头。
尽管并州军完全可以从邺城和临近的郡国来运输木头,但距离就要远的得多了,而且木头本身就是大宗的笨重的东西,无法就地取材的话,运输成本就会大大的提高,在时间上面也会耽搁很多。
能迟滞并州军的进攻,对于司马师来说,是最为有利的,只要并州军能推迟进攻几个月的时间,司马师就有信心对黄河防线做出进一步的完善,让它真正成为一条固若金汤的防线。
所以任何能迟滞并州军进攻的手段,司马师都会毫不犹豫的采纳,那怕由此而造成民生凋蔽,百姓蒙难,也完全不在司马师的考虑之中,在他的眼中,百姓就是草芥,任由他来践踏和收割,只要符合司马家族的利益,庶民百姓的死活,根本就是无足轻重的。
而曹亮则和司马师的观念完全不同,他认为,民为本,没有百姓,就没有天下,战争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