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56章 五等爵  最后的三国2:兴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656章 五等爵 (第2/3页)

二十等爵制,便是其中之一。二十等爵制是建立在军功的基础上的,其在鼓励秦军士气、提高军队战斗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秦军战斗力爆棚,人人效死以命,冲锋陷阵,建立了一支所向无敌、横行天下的虎狼之师,也让秦国得以横扫六合,一统天下。

    二十等爵分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秦国还规定,非军功者,不得授予爵位,就算是宗室子弟,没有军功也得不到封爵。

    汉代基本上沿袭了秦代的二十等爵制,为了避汉武帝刘彻之讳,改彻侯为通侯,后改为列侯,列侯之中,根据食邑的大小,又细分为县侯、乡侯、亭侯、都乡侯、都亭侯,并在列侯之上,设王爵,不过王爵只是分封宗室子弟的,外姓之人不可封,曹操被封为了魏王,那基本上也就是篡位的先兆了。

    汉代的爵位虽然与秦代大体相同,但是最鲜明的,就是不再以军功做为封爵的依据,当权的太监和外戚也纷纷被封侯,汉末的张让等十常侍便是鲜明的例子,反倒是真正有军功的人,难以封侯,比如李广,一句“李广难封”,道不尽唏嘘和悲凉。

    到了魏国时期,大体上沿用的也是秦汉的爵制,这次曹亮将沿用了四百多年的二十等爵制推倒,恢复到了周朝时的五等爵制,堪称是一次大手笔的运作,令人叹为观止。

    许多人甚至都暗暗地诟病,恢复五等爵制,难道不是一种倒退吗?

    曹亮闻之,也只是晒然一笑,其实只有曹亮自己清楚,如果司马氏没有倒台的话,几年之后,也就是在他们灭蜀后的那一年,司马昭就开始推行五等爵制,为司马晋代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